教学动态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教师发展 >>教学动态
深度AI赋能智慧学堂——教学月“新苗奖”课堂教学比赛系列活动七
发布时间:2025-04-18 09:57:47   发布人:匿名   信息来源:暂无   点击次数:18

为深入实施“双减”政策,持续推进“双新”改革,我校以《AI赋能:培养自学自育的汇学人》为主题的教学月活动正式启动。本次教学月聚焦人工智能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着力构建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智慧教育生态。在数字化转型浪潮中,我校见习教师勇立潮头,依托学校自适应学习平台,创新运用智能诊断系统、个性化推送工具等AI技术,将传统课堂转化为动态生成的“智慧学堂”,展现出“以智启智”的教学智慧。他们以人工智能为翼,重构“教-学-评”闭环,既实现了知识传授的精准化,更培育了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让“减负增效”在真实课堂中落地生根,彰显出新生代教师的教育创新力与专业成长力。

初中数学组张天孜老师的《随机现象及其结果的可能性》一课从生活现象入手,通过大量的生活中常见的现象和事件去分析其发生的情况,体现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随后例题中引导学生通过数量,面积,长度判断不确定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并进行大小比较。最后的思考题中,引导学生对上课所学习的知识活学活用,并适当选择特殊图形填涂帮助学生复习和巩固“确定事件和不确定事件”这一教学重点,同时在思考题中使用点阵笔技术,让学生的展示方便快捷。本堂课帮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生活中的各种现象,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看待生活中的问题。

微信图片_20250425095937.jpg 

初中数学组张雪老师执教的《圆柱及其侧面展开图》一课以"图形运动"为线索建构知识体系,直观呈现"点动成线→线动成面→面动成体"的几何演变规律,并通过GeoGebra信息技术动态演示长方形旋转形成圆柱的过程,认识了长方形与其旋转一周而成的圆柱各要素之间的内在联系。在面动成体环节中,创造性融入数学史元素,通过隐性的祖暅原理渗透,既保持课堂连贯性,又为后续体积教学建立认知锚点。在破解圆柱侧面展开图难题时,通过解决实际生活中圆柱体花瓶侧面装饰问题,渗透由曲面转化到平面的数学思想,体会侧面展开图的多样性,并成功建立了圆柱侧面积与底面周长和母线的数量关系,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动手操作的能力,让学生在思维碰撞中深化对立体几何的理解。

微信图片_20250425095953.jpg 

本次教学月“新苗奖”课堂展示为见习教师搭建了智慧教育探索的实践场域。通过AI智能备课系统优化教学设计、依托学情分析平台实现精准施教、运用智能终端构建互动课堂,青年教师们将数字素养转化为育人智慧。他们在“人工智能赋能的课堂”中突破传统教学模式,在“智能学情诊断”中锤炼因材施教能力,在“跨学科项目设计”中深化协同育人理念。这些数字化教学实践,不仅让见习教师掌握了智能教育工具的应用范式,更培育了“以学习者为中心”的现代教育观。期待青年教师继续深耕人工智能与教育深度融合的试验田,在开发自适应学习系统、探索智能评价体系等方面持续发力,争当“教育数字化转型”的破局人,以技术创新推动课堂革命,用智能工具赋能生命成长。

撰稿:教师发展中心

摄像:各教研组提供

发布:许贞 

责编:龚亮 

监制:曾宪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