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实施“双减”政策,持续推进“双新”改革,暖春四月,我校以《AI赋能:培养自学自育的汇学人》为主题的教学月活动正式启幕。本次教学月聚焦人工智能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着力构建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智慧教育生态。在基础教育改革的深水区,成熟教师率先垂范,依托学校自适应学习平台,深度融合学情分析,将传统教学经验升格为动态生长的“教学智慧库”,演绎出“以智养智”的师者境界。
初中数学缪逸婧老师在执教《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概念》一课时,以我国古代有名的数学问题“鸡兔同笼”为引导,通过对不同解法的分析与对比,让学生体会到学习二元一次方程组解决问题的必要性。在概念讲解环节,为使学生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数学文化的熏陶,缪老师充分发挥deepseek的优势,让学生使用deepseek来检索中华传统数学文化中有哪些运用方程组解决含有多个未知数问题的经典案例。deepseek高效、全面地输出了相关案例,激发了学生使用人工智能辅助数学学习的兴趣。本节课通过AI技术的应用,促进了新技术应用与数学教学目标的深度融合,提升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和自主性,有效破解传统课堂中概念理解表层化与高阶思维培养不足的难题。
初中语文郑丽萍老师的《AI助力:变身命题小能手》一课围绕“段落的位置”这个高频考点开展专题复习和思维训练。先针对考点课前梳理中考模卷题,引导学生自主归纳该考点的几种变式和答题步骤,在课堂上思辨讨论:以《岳阳楼记》段落互换争议为例,结合Deepseek生成的答案,引导学生辨析AI观点,明确“指令准确”“批判吸收”的AI使用原则;通过《晋祠》内在逻辑分析,强化“透过文字把握结构内涵”的审题意识。接下来,命题实践:以《当Deepseek闯进生活》为学材,分组命制三类题型,设置答案与采分点,通过“独立命题→与AI角色互换→同伴互评→辨析→修改”,优化命题逻辑与答案表述完整。
我校成熟教师以技术赋能为舵,重塑“教-学-评”生态链,既彰显了精准施策的专业厚度,更构建起素养导向的深度学习场域,让“提质增效”在“学堂”中焕发新生,这次教学月充分展现了成熟教师群体在课堂到学堂的变革中的定盘星作用与领航者担当。
撰稿:缪逸婧、郑丽萍
摄像:教研组提供
发布:许贞
责编:卜时波
监制:曾宪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