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23日下午,一场聚焦“AI赋能数学课堂”区级教学研讨活动在上海市徐汇中学顺利举行,本次教研活动邀请到徐汇区教研员李幸老师,上海师范大学顾非石老师指导参与,全区高一数学教师,上师大的研究生代表以及外省市校长团齐聚一堂,共同观摩交流。活动集中展示了我校在积极探索与实践“人工智能+混合学习”先进教学模式方面的最新成果,彰显了学校拥抱变革、智引未来的教育追求,赵晓燕和马云豪两位老师分别呈献了精彩纷呈的公开课,生动诠释了AI技术如何与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深度融合,教师代表刘芳就做了精彩发言,与会专家给出了细致的指导和高度的肯定。
赵晓燕老师执教的《平面向量基本定理》,立足于向量知识体系的关键枢纽,设计精巧,从启发性问题入手,引导学生思考核心概念。课堂上娴熟运用GeoGebra软件将抽象的定理直观化,有效辅助学生理解其存在性与唯一性。更具创新的是,赵老师巧妙整合AI工具(豆包APP),指导学生利用其进行拓展性学习,如搜索“平面向量三点共线变式题及实际应用”,实现了课堂知识向课外实践的有效延伸,在夯实基础的同时,也注重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和自主探究精神,充分展现了如何将AI技术自然融入基础知识教学,实现技术与教学目标的深度契合。
马云豪老师带来的《望梅,你止渴了吗》数学建模汇报课,则将AI的应用推向了更富挑战性的探究领域,课程以生动典故为载体,面对“间接测量”的难点,灵活运用数学知识构建模型,引导学生沉浸式体验从现实问题提炼到模型建立、求解、反思优化的系列过程。课堂的亮点在于积极引入AI作为学习伙伴,利用AI生成交互式H5页面、辅助绘制插图,还组织学生与AI进行思维碰撞式的对话,探讨模型优化策略,最后用即梦AI平台生存一个个人卡通Ip对课堂进行了总结,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种深度互动不仅极大地提升了课堂的趣味性和参与度,更有效地锻炼了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创新能力以及运用技术解决复杂问题的综合素养。
课后,两位老师分享了公开课的AI化渗透改进历程和反思心得,刘芳老师紧扣活动主题做了《以学定教 以评促教 —教学评一体化的高中数学AI入课堂》总结汇报。在传统课堂中,教学目标模糊、教学活动与评价脱节等问题普遍存在,导致教师“教得辛苦”、学生“学得低效”, 教学评一体化要求我们建立“素养目标—探究活动—多维评价”三位一体的课堂模型。以我校点阵笔的使用为例,学生在课堂上完成教师预先设计好的问题或者教学活动,后台实时收集学生数据,并即时以图表、数据等形式反馈在系统中,自动分析每个学生的学习过程,并收集学生的问题用以后续的进一步分析和纠错,课堂评价融入在学生学习过程的每一个阶段,具备实时性和发展性,这些过去需要教师耗费大量时间统计分析的数据,现在通过AI技术可即时可视化呈现。人工智能正在重构“因材施教”的实践路径,通过AI学情分析系统,教师可以实时获取每位学生的知识图谱,让“以学定教”走向精准化,让“以评促教”贯穿全过程,为教学评一体化模型的落地提供了全新可能。
活动的最后,徐汇区教研员李幸老师对本次教研给予了高度评价,肯定了我校从不同层面展现了在教育数字化转型与智能升级道路上的领先探索,为全区同行提供了宝贵的、可借鉴的实践经验。当AI技术帮助我们卸下重复性工作的负担,教师得以将更多精力投入教学艺术的雕琢,学生则能更自由地探索数学的本质之美。同时也提出了以教学评一致性为锚点,以人工智能为杠杆,共同撬动高中数学课堂的深层变革,这不仅是技术的进步,更是对教育初心的回归。
撰稿:赵晓燕
摄像:孙兴
发布:许贞
责编:龚亮
监制:曾宪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