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月18日,我校受邀参加上海市江南丝竹保护传承基地创评工作总结大会,并接受来自上海市非遗保护中心颁发的“上海市江南丝竹保护传承基地” 铜牌。
江南丝竹至少在清代1860年前就已在民间流行。队伍能大能小、能分能合:乐手一专多能,多则十几、二十人,少则二、三人,自由灵活。近百年来,丝竹音乐孕育了大批民族音乐人才。1958年这种演奏形式被定名为“江南丝竹”。它是江南山水孕育出的中国民族民间音乐中的一颗璀璨明珠。为响应国家“非遗在社区”工作部署,根据《上海市江南丝竹项目保护传承基地认定和管理暂行办法》,上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于2019年12月启动第二批上海市江南丝竹保护传承基地(2021-2023年)认定工作,希望进一步恢复江南丝竹基层传承环境,促进江南丝竹的发展与弘扬。2020年10月至12月,在首批基地的工作基础上,评选出上海市江南丝竹保护传承基地(2021-2023年)共24家。
获得此殊荣,前期经9位专家严谨评审和现场走访汇报审核两个环节。我校致力于“弘扬民乐,传递自信”不仅在教学中注重校本特色课程“民族文化”和“江南丝竹”的渗透, 2019年12月还受上海音乐家协会、上海市群众艺术馆、上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与徐汇区教育局的委托,作为盟主校牵头组建了长三角中小学校江南丝竹联盟,推进长三角中小学校的江南丝竹非遗保护工作。弘扬国乐,传递民族自信。通过项目引领,大师讲坛,线上展演交流,不仅辐射到徐汇区、上海市还辐射到长三角,首批加盟学校达26所,为江浙沪搭建江南丝竹非遗项目平台。
我校注重引导学生自编、自创、自演,把弘扬中华美育精神贯穿育人全过程。校国乐团近5年参加国际、国内、长三角地区及市、区内演出50场,还在贺绿汀音乐厅举办了新春民族音乐会专场。所获荣誉更是硕果累累:上海市教委教研室组织的“美丽中国绿韵炫动”江南丝竹与舞蹈创意秀获金奖,上海市江南丝竹进校园邀请展演"优秀传承奖"(最高奖),全国校园春晚金奖,长三角民族乐团展演“优秀团队奖”“突出贡献奖”“优秀创新奖”;长三角地区非职业民族乐团和江南丝竹乐团邀请赛“优良传承奖”等等。
撰稿:王喆
发布:许贞
责编:史莉莉
监制:曾宪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