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6月24日,“汇美而行 乐动校园——市级学生艺术创意实践成果展示与交流专场”暨“全国第八届中小学生艺术展演活动——徐汇中学现场展演”在徐汇中学总校区勤体馆顺利举行。活动由上海市徐汇中学、汇学艺术学科基地和汇学艺术工作坊、“双减”背景下缩小城乡学生艺术素养差距子项目组、长三角中小学江南丝竹联盟、徐汇区教育学会艺体教育专业委员会等单位和组织共同主办,也是上海音乐家协会民族管弦乐专业委员会2024年团体会员单位走访工作的重要一环。
上海市中小学幼儿教师奖励基金会理事长史国明、上海音乐家协会组联部主任李晓、上海市教委艺术教育专家杨寿康,上海市音乐艺术教研员钱熹瑗,上海音乐家协会民族管弦乐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应皓同、沈多米、刘丽娟、禹卫洪、钱军、蒋薇,上海音乐家协会民族管弦乐专业委员会顾问王永德、左翼伟、任万勇,徐汇区艺术教研员袁成兰、黄展新,徐汇中学科研与课程中心主任、正高级特级教师史莉莉,美术教研组长正高级教师陈春燕等领导和专家现场参与活动。活动由我校高一(3)班邱睿恒和高一(8)班吴方雨同学主持。
美是纯洁道德、丰富精神的重要源泉。美育是审美教育、情操教育、心灵教育,也是丰富想象力和培养创新意识的教育,能提升审美素养、陶冶情操、温润心灵、激发创新创造活力。本次活动旨在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进一步强化学校美育育人功能,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根据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要求,以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为目标和弘扬中华美育精神,以美育人、以美化人、以美培元及把美育纳入学校人才培养全过程。
《上春山》演绎:课程乐生理念下的艺术盛宴
我校合唱团、舞蹈团和民乐团共同演绎的节目《上春山》。这场艺术盛宴不仅展示了学生们在各自领域的卓越才能,更深刻地诠释了“课程乐生”这一教育理念的精髓。《上春山》以生动的艺术形式,描绘了春天生机勃勃、万物复苏的美好景象。学生们通过歌声的嘹亮、舞姿的灵动和乐器的和谐,将这一景象完美地呈现在观众面前。在课程中学习,学生们不仅锻炼了自己的艺术技能,更在参与中感受到了艺术的魅力和生命的活力。
民族管乐联奏:《鱼水情》
民族吹管乐联奏曲《鱼水情》的表演者均为零起点班学生。同学们自六年级入校起,以自适应学习的方式研究以竹笛为主的十几种民族吹管乐器,每一位同学都可以掌握多种乐器的演奏。拓展审美视野,传递民族自信。
汇学学子李项赟闪耀徐汇区校园歌手大赛,夺得冠军
在近日举办的徐汇区校园歌手大赛中,我校学子凭借出色的音乐才华和精彩的演绎,在众多参赛者中脱颖而出,成功进入决赛,并斩获佳绩。其中,高二(8)班的李项赟同学更是赢得了评委和观众的高度评价,最终摘得本届大赛的冠军桂冠。他的表演不仅展现了出色的音乐素养和演唱技巧,更传递出了青春的热情与活力。现场演绎歌曲《太阳》。
汇学学子展现卓越创新能力,荣获多项科技奖项——第十八届宋庆龄少年儿童发明奖全国赛金奖
艺术为科技插上翅膀,科技助艺术绽放光芒。科学与艺术是人类认识世界的两种有效方式,它们各具特点、相互补充、缺一不可,共同构成人类文明发展的动力和基石。科技与艺术的融合已经在我校创新课程中实践,同学们获得的丰硕佳绩证明了这条道路是未来人才发展的必经之路。我校也努力打造跨学科、跨领域的精品校本课程,为同学们创造更多科技与艺术的发展平台。在科技艺术融合创新的浪潮中,我校一直走在前列,致力于培养学生在科技艺术领域的深度研究能力。目前,我校已经实现高一阶段学生100%覆盖高端课题研究经历,这一成果不仅彰显了学校对科技教育的重视,也充分展示了学生们在科研领域的潜力和实力。在长期的努力下,我校学生在各类科艺课题研究中取得了显著成果。累计至今,已有465名学生荣获市级优秀课题奖项,这一数字连续六年保持全市第一,充分证明了我校在科技教育方面的卓越成果。汇学学子们展现出了非凡的创造力和实践能力。过去一年里,我校共有729项科技类成果在市、区级比赛中脱颖而出,荣获了各类奖项。这些成果的取得也充分展示了学校科技艺术融合教育的丰硕成果。
初二(8)班张梓婋同学分享了第十八届宋庆龄少年儿童发明奖全国赛金奖项目。
“零起点”中阮班绽放音乐光彩
徐汇中学“零起点”中阮班是该校为推广民族音乐文化而特别设立的。这些学生在入学前大多没有接触过中阮,甚至对音乐也知之甚少。然而,在老师们的悉心指导下,他们从零开始学习,逐渐掌握了中阮的演奏技巧,并在短短的时间内取得了显著的进步。
此次表演不仅展示了学生们的学习成果,也体现了徐汇中学在音乐教育方面的创新和实践。学校通过开设“零起点”中阮班,让更多的学生有机会接触和学习民族音乐文化,培养了他们的音乐素养和审美能力。同时,这也为学生们提供了一个展示自我、锻炼能力的平台,让他们在音乐的道路上不断前行。孙樱露老师现场分享了零起点艺术教学经验。
微报告:《创意数字绘画》——自主创新项目下的实践与研究
当今数字化时代,艺术与技术的融合为我们带来了无限的创新可能。《创意数字绘画》是一项致力于探索数字绘画艺术边界的自主创新项目。本项目通过深入研究数字绘画的技术特点、艺术表现力和创新应用,旨在培养艺术创作者的数字化创作能力,推动数字绘画艺术的发展。王岩老师和她的两位学生现场交流教学实践经验。
合唱:《五月的花》 温暖阳光与歌声交织
阳光洒满大地,万物复苏,繁花似锦。这个季节,校园内百花争艳,各种花朵竞相绽放,将校园装点得如诗如画。在这美丽的时节,我校合唱团的同学们带来了一首动人心弦的合唱作品——《五月的花》。合唱团的同学们经过精心排练,将这首歌曲演绎得深情而动人。他们不仅展现了出色的音乐才华,更将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生命的敬畏融入其中。通过歌声,他们传递出对五月的赞美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二胡表演+微报告:二胡零起点课程数字化教学创意实践分享
二胡,作为中国传统乐器的瑰宝,其独特的音色和丰富的表现力深受人们喜爱。然而,对于初学者来说,学习二胡往往面临诸多挑战,如技巧掌握、音乐理解等。
为了降低学习门槛,提高学习效率,我们特别推出了二胡零起点课程的数字化教学方案。通过整合现代数字技术与传统二胡教学,我们设计了一系列创新的教学方法,如在线视频教程、智能练习系统、实时互动反馈等,旨在帮助初学者从零开始学习,逐步掌握二胡演奏技巧,感受音乐的魅力。
器乐合奏:《化装舞会》
《化妆舞会》是一首创作于1917年的探戈舞曲,被称为阿根廷的第二国歌。“汇学手风琴乐团”三位热爱音乐的同学现场演绎了阿根廷广受欢迎的探戈音乐代表作品《化装舞会》。
校园剧:飞机模拟驾驶与设计制作
曾经只有飞行员才能操纵的驾驶室,因我们学校的 787 模拟驾驶舱,使得同学们可以近距离的接触到飞行技术,逼真的驾驶舱,仪表屏幕,操控杆,燃起了大家心中对于航空的热爱!因为热爱飞行的同学太多了,学校各个校区还配备了桌机模拟,可以同时容纳 100 多人。自发钻研,自主学习,同学们的热爱有了支持,有了方向,一颗颗航空种子萌芽生长着。
女子舞蹈:《花木兰》
微报告:AIGC融合创意绘本课程的初探
近年,人工智能技术飞速发展,AIGC生成内容为艺术创作带来了新的变革和挑战。它不仅拓宽了艺术创作的领域,也为美术教学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刘思佳老师现场交流了在绘本创作课程中老师和同学是如何思考的。
徐汇中学“零起点”音乐教育再展风采,竹笛班奏响《神话》
徐汇中学,这所被誉为“西学东渐第一校”的学府,在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方面始终走在前列。学校坚持“零起点的全覆盖,班班有特色”的教育理念,为学生们提供了丰富多样的零基础音乐课程。现场,六年级零起点竹笛班的同学们以其精湛的技艺和动人的音乐,为大家带来了乐曲《神话》。
葫芦丝器乐舞蹈:《映山红》
《映山红》是革命影片《闪闪的红星》的插曲,深情的曲调表达了人们对红军的热爱,对英雄的崇敬。来自松江区泖港学校葫芦丝社团和舞蹈社团的小朋友再次编创了《映山红》器乐舞蹈的表演形式,以表达他们对革命英雄的崇敬和敬意。
创意江南丝竹秀(乐器、舞蹈、吟唱):《江南馥》
《江南馥》由上海音乐家协会民族管弦乐专业委员会副主任蒋薇创作词、曲,首演于2023年6月23日CCTV-15《风华国乐》栏目,后在央视多次播出。为追循汉唐“丝竹更相和”的奏乐、诵唱、载舞并举,2024年4月6日,重新填词编配,于上海音乐厅“丝说江南”玲珑国乐音乐会上成功演绎。作品采用契合江南人文格调且当下正兴的古风流行音乐风格,运用江南丝竹“加花、减字、抢档、让路、变奏”等演奏技巧,展现江南丝竹“小、轻、细、雅、活”的艺术特性。通过富有江南音韵特征的旋律,以清新飘逸的丝竹之声,歌咏江南地区的山水佳境、人文传承,配器以笛、箫、琵琶、古筝等中国传统乐器为主,伴以时尚、灵动的伴奏,礼赞生活中的美好,演绎江南繁花簇锦、朗月皎洁的优美自然风光与端方雅正、和谐共进的人文风貌。
青春如铁,舞出塞外风采——我校高一学生演绎诗音画+男子舞蹈:《出塞》
“银鞍照白马,飒沓如流星。”这句诗描绘的是战场上英雄骑士的英姿。而在今日,我校的高一学生们则以舞蹈的形式,将这份英勇与豪情演绎得淋漓尽致。他们带来的男子舞蹈《出塞》,不仅展现了青春的活力与激情,更传递了军人般的钢铁意志和奋进力量。
《出塞》是一支具有深厚历史文化背景的舞蹈,它讲述了古代将士们出征塞外、保家卫国的英勇事迹。在舞蹈中,学生们通过精湛的舞技和默契的配合,生动地还原了战士们的坚韧不拔、勇往直前的精神风貌。他们的每一个动作都充满了力量感,每一个眼神都透露出坚定的信念。
我校始终致力于开展面向人人的学校美育育人,这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美育普及行动,而是一个深度融合艺术创意、科技创新的全方位育人平台。学校通过开设一系列涵盖艺术创意、数字媒体、科技艺术融合等前沿课程,积极营造一个鼓励探索、激发潜能的学习环境,力求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在艺术与科技的交汇点上找到自己的舞台。为了更广泛地传播这一教育理念并促进教育资源的均衡分配,徐汇中学主动向郊区学校敞开大门,分享其成功经验和创新模式。“双减”背景下缩小城乡学生艺术素养差距项目通过定期的交流访问、联合工作坊以及在线资源共享,不仅输送了先进的教学方法和课程体系,还促进了师生间的思想碰撞与灵感交流,为郊区学校的美育教育注入了新的活力。这一举措有效推动了艺术教育资源从城市向乡村的流动,逐步消弭了城乡之间及不同学校之间的艺术教育鸿沟。其更深远的意义在于,我校致力于培养一批具有跨学科视野、能够将艺术创意与科技创新融会贯通的未来人才。这些学生将在未来的社会中扮演重要角色,他们能够运用独特的审美洞察力和技术创新能力,解决复杂问题,推动社会进步与文化创新。
撰稿:张德贵
摄影:陆舟斌
发布:许贞
责编:史莉莉
监制:曾宪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