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0月12日到19日,由上海市徐汇中学和徐汇区青少年活动中心共同承办的徐汇区第25届“汇学杯”未来工程师大赛,首次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举行。根据第18届上海未来工程师大赛的要求,本届“汇学杯”共设置了四大类比赛项目,涉及到机械工程师、航天工程师、工业设计师、软件设计师领域。截止到10月12日,组委会共收到来自全区40所中小学,190件参赛作品,另外还有24个团队报名参加软件工程师项目。
10月16日上午8:00,软件工程师项目在云端举行即时赛。组委会通过参赛团队预留的邮箱发布赛题,要求学生团队协作,根据前期对交通拥堵路口交通状况和红绿灯设定情况的调研,用人工智能的方法、特别是图像识别算法对路口各个方向的车流状况进行识别,根据这些数据建立更合理的红绿灯控制模型。在10个小时内提交一份软件设计文档,并拍摄视频展示汇报。经过专家评审,推荐10个团队38名学生(具体见名单)参加市赛。
10月17日上午8:30,机械工程师项目线下比赛在徐汇中学重德楼举行。徐汇区青少年活动中心陈弘副主任,管理办姚建兰老师、吴骁奕老师,徐汇中学正高级、特级教师,科研与课程发展中心主任史莉莉老师以及金山干巷的老师和同学们亲临现场观摩了比赛。
其中,逢山开路之竞速项目在徐汇中学重德楼103举行,分为小学组和初中组两场竞技,全区共有94名中小学生参赛。该项目要求学生设计并制作一个单马达步行机器人,在30秒内撞倒场地上9个倒立的矿泉水瓶,用时越少越好。比赛现场,每位参赛者都带来了自制个性化机器人,利用不同的行走方式,模拟横扫前进道路上的障碍。场上观摩的老师和同学们也在为选手们加油鼓劲。经过激烈的角逐,最终由裁判评选出8位同学入围市赛(具体见名单)。
旱地冰壶机器人项目在徐汇中学重德楼2楼举行,共有来自6所中学的19支参赛队伍进行现场比拼。该项目要求3人组成一个团队,每个团队设计并制作一个旱地冰壶球机器人,机器人上有一个启动开关,队员只能通过此开关来启动它,不能遥控或线控,机器人投掷冰壶的方式不限,使冰壶以平移运动滑行的方式到达得分区域获得分数。比赛中冰壶要一个接一个投掷,前一个冰壶完全停止,队员与裁判确认分数后,移走冰壶再打第二个,3分钟内取前三个有效成绩记分计时,分数相同的参赛队用时越少者胜。旱地冰壶是冬季奥运会项目冰壶的普及版,是一场体力与脑力相结合的游戏。比赛现场,队员们都十分卖力,他们有的跪在地上接冰壶,有的趴在地上调试机器人,有的在调整参数和投掷位置,充分体现团队合作精神。经过裁判评审,最终推荐8支代表队入围市赛(具体见名单)。
10月17-19日,汇学杯组委会在专家指导下对全区航天工程师和工业设计师项目提交的77项参赛作品进行了评审,并推荐36项优秀作品参加市赛(具体见名单)。
航天工程师项目分为实物设计组和软件设计组,该项目要求学生着眼于现实科技结合创意设计一个有人和无人控制的月面可移动实验室,使之能在月球表面行进、勘探、通讯、试验等一体化操作,为人类在月球基地正常生活和开展各项科研活动提供保障。每个作品都独具匠心设计,展示了同学们探秘月球的奇思妙想。
工业设计师项目要求学生利用计算机图形设计软件进行三维创意,设计并制作一款外观独特,且能够统计数量并显示的智能零钱盒。培养学生的财商,形成勤俭节约的意识。每件作品上面都有专属logo,同学们利用不同原理统计投币数量和币值,展现了学生的智慧和创意,是科技与艺术融合的体现。
本届“汇学杯”首次尝试了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通过学生提交的项目申报书,照片,视频等材料以及比赛现场的竞技,充分展现出未来工程师的创新意识、工匠精神和实践能力!
市赛入围名单
撰稿:苏裕
摄影:陆舟斌及学生参赛作品
发布:许贞
编辑:史莉莉
监制:曾宪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