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涯学涯导航
“中学生如何做课题?”——记我校学生全员工程素养通识培训
发布时间:2018-09-24 14:03:44   发布人:匿名   信息来源:学校发展中心    点击次数:957



2018年9月4、11、18日,我校在崇思楼礼堂分别进行了“中学生如何做课题?”的全校学生全员工程素养通识培训。在招生考试制度不断深化改革的今天,“汗水+分数”的应试教育模式越来越不能适应未来社会对人才培养的新要求,高中教育面临全面转型,中学生的学习方式有必要从1.0版的埋头刷题升级到3.0版的研究性学习。本次辅导讲座由科技创新备课组长张德贵老师主持,7位演讲人全部来自我校“双新课程”团队,他们都已经辅导过多位学生获得市级的课题研究成果奖项,且都被上海市教委聘为上海市拓展型教材的特约撰稿人,多次承担市级公开教学展示和教研活动。

胡闵爱老师首先以“PISA(国际学生评估项目)测试,2009年和2013年上海两次获得全球第一,但却少有诺贝尔奖获得者”的疑问引起在场同学深思,并抛出钱学森之问“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胡老师认为,关键就是我们学生做科研课题研究的意识和能力不强。科研是推动社会进步的源动力,因此在中学阶段培养课题研究兴趣和意识是极为关键和必要的。接着胡老师从“为什么?”、“是什么?”和“怎么做?”三个角度向同学们介绍了课题研究的思路与方法,并结合自身申报的区课题《面向自主学习的信息科技微课程建设》向大家介绍了经验和反思。

微信图片_20180924201927_副本.jpg 

曹骏骅老师以美国九年级学生的一次历史作业向大家呈现了课题研究在西方学生作业中是家常便饭的现象。上海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中也将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列为了重点指标。可见中学生进行课题研究的学习已经迫在眉睫。通过爱因斯坦“ 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的名言,曹老师以“如何提出问题”为重点向大家介绍了如何开始做课题。“下一家盒马会开在哪儿?”这种生活化的问题瞬时引起了学生的兴趣,创新点源于生活,但视角要新,“借力”要巧也是曹老师给大家选题的建议。通过GIS地理信息技术的合理运用预测盒马新店地点的案例也激发了同学们很大的研究兴趣。

微信图片_20180924201932_副本.jpg 

王肖莲老师以“如何开启你的课题之旅”为题向同学们做了交流。她指出,“课题”就是一个问题;“课题”就是一个愿景;“课题”就是一个主题。课题要源于生活,具备多元的视角;要善于发现,“苹果落地的故事”会是不经意发现后的倾力思考;要注重发问,“鸟儿翱翔的发问”会是飞机诞生前的冥思苦想;要敢于想象,“到月亮上看看‘嫦娥’”会是飞天梦的“源动机”?直面生活中的点滴触动,走向大自然。

微信图片_20180924201935_副本.jpg 

汪洋老师以“3D打印:创意与实现”为题向同学们介绍了课题研究的经验。《3D打印创新室》源于我校“工程素养培育”特色课程实验室群的建立,于2015年4月正式启动规划与创建,旨在通过前沿科学技术与高校和社会化资源的结合,由学校老师设计并引导学生亲历完整的研究和实践过程,培养学生的工程学思维。共有教室2间、3D打印机14台、激光雕刻机1台、3D打印笔若干,为我校两位物理老师带领初、高学生开设校本课程《3D打印:技术与创新》专用。教室内陈列柜展示了从本课程开设至今,学生及老师所设计、打印并制作的作品,数量众多、制作精良,展示了我校学生从本课程中感悟并表达出来的创新工程思维;体现了我校对创新课程、创新技术的支持与认可。其中不少作品获得了市区级创新设计大赛奖项,汪老师也向同学们细细介绍了作品从构思到设计、制作、调整的细节,让同学们对科研设计有了更好地理解。

微信图片_20180924201938_副本.jpg 

郑学艳老师以《太阳能发电系统设计与应用》课程的近期成果鼓励同学们积极投入课题研究学习中。今年暑期有6位同学在参加该课程1年的情况下参加了双新平台的社会化评价并获得评优资格,他们根据自己的研究高质量完成了平台规定的三份作业(开题报告、文献综述、课题论文报告),取得了不错的研究成果。比如对于用太阳能发电给灯牌供电的同学、提出了切实可行的方案,对勤体馆光伏发电研究的同学、设计出了快速算出太阳能方阵最优化布置和经济效益计算的软件,对灯带研究的同学、提出了用太阳能美化校园的具体方案等等。同学们在此次活动中的收获良多,比如蔡理同学在总结中写到:“我在本次研究设计课题的过程中,得到了多位老师的点拨指导,我受益匪浅,特别是太阳能郑老师的耐心细致深入浅出的指导,使我从懵懂到清晰,从设计思路的培养到数据采集计算各方面都有了深入的了解和提高,为今后的学业进步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微信图片_20180924201942_副本.jpg 

钱张敏老师结合《空气净化器设计与制作》课程中的学生课题指导经验为同学们做课题给出了建议。比如,“雾霾是什么?它是怎么产生的?”、“人每次呼吸突出多少毫升的二氧化碳?一个密闭的教室一节课下来二氧化碳浓度会提高多少?”、“新装修的房屋为什么会刺鼻辣眼睛?”、“不同的污染区域是不是有特定的空气治理方案?”这些都是身边值得思考和研究的问题。同学们应该留心观察生活,多提问,多思考。并以“行者常成,为者常至”估计同学们将研究兴趣尽快付诸行动。

 微信图片_20180924201945_副本.jpg

    张德贵老师以“从问题、专题到课题”为题介绍了学生研究活动一般具有的三个发展层次。从解决问题、研究专题到发展课题是符合学生发展规律的科研能力发展路径。张老师结合近2年《多彩功能膜》课程中的学生优秀课题,想同学们介绍了学生科研的经验。“浴室镜子如何防雾?”“农业膜如何能够防止虫害?”“家用保鲜膜如何降解?”都是历届学生自主研究的课题,都来源于生活,经过课程的专业学习后,研究课题的质量水平获得了社会化评价的优秀认证。

微信图片_20180924201948_副本.jpg

我校在创新能力培养的总目标指导下开设了许多围绕“工程素养”核心能力的科技创新课程,这种有异于传统学科教育的跨学科综合课程,内容丰富、形式活泼,学习方式与真实世界密切联系,一经推出就受到师生广泛喜爱,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探究的兴趣和潜能。“研究”将不再是科研院所的专利,“研究”也可以成为中学生学习成长的助推器。

(撰稿:张德贵)

 

我的课程我做主

 

七位老师从问题、专题到课题分别向我们介绍了拓展课程的主要学习内容和研究方向。老师主要在知识拓展,综合运用,思维创新,准备创新,体验创新方面给予指导。拓展课程在发掘同学的兴趣爱好的同时,更是需要同学们在老师的带领和启发下自己思考和动手来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通过学生自主参与课题的调查,分析,思考,反思,研究,初探,制定研究计划,选择研究方法,设计实验步骤,分析数据得出结论。

这堂讲座让大家对于拓展课有了初步的了解,也让大家体会到了拓展课程是在基础课程的基础上来开展的适应学生个性进一步发展,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课程,需要我们有不断进取的精神、克服困难的毅力,以及主动发展的学习能力。

同学们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课程,踊跃报名参加我校的拓展课程,在老师的带领下更加深入地了解并探索其中奥妙,以此让自己的兴趣爱好通过具体的学习和实践转变为自己的特长!

(撰稿:高一2班 张轶峰)

 

初探科学 领略科技

 

首先,第一位老师以马云的一句话“所有生活会因为数据,计算而改变”开始,从而引出了未来新的科学研究方式,新的思维方式;简单地介绍了课题研究—一个令大部分同学感到陌生的东西。老师最后加以举例,使同学们开始对它有了些兴趣。

第二位老师接着第一位老师的话题,以“盒马鲜生”引起了大家的注意,并讲解了做课题研究的主要步骤。最后,他告诉我们“Done is better than prefect”要我们先去完成它。再有所提高。有些同学明白了,点了点头,而另一些同学陷入了思考。

第三、四、五位老师也各加举例子,描述了课题研究的主要过程。同学们略呈不耐烦,却依然掩饰不了自己发自内心的好奇心。

第六位老师上了台,讲了一个新话题——太阳能发电,本来有些懈怠的同学立即挺直了身子,打起精神,眼神里流露出兴奋的光芒,老师除了开头讲了一些概念性问题以外,还讲了高年级同学的学习成果,包括重德楼背面的“徐汇中学”四个大字,老师说:“当他们看到自己制作的太阳能小车在阳光下飞驰时,眼睛像你们那样欣喜之情见形于色。”看完相关视频后,同学们也似乎一起沸腾了起来。

最后第七位老师讲了3D打印。他展示了很多学长、学姐们的作品,引发了我们的思想高潮,时而惊叹,时而赞美,偶尔加以吐槽,欢乐地结束了整个演讲。

这次演讲彻底激起了同学们对于科技课题的兴趣,同时拓展了同学们的视野。同学们在参加了这次演讲之后,也对之后四年的学习生活充满期待,都想参加这场“科学盛宴”。

(撰稿:预初3班 邹雨彤)

 

增强创新意识  认知课题研究

 

本次讲座意义深远,同学们不仅提高了创新意识,也在理论和实践上了解并掌握了课题研究的具体步骤和方法。同学们都感触颇深,平时大家都忙于基础学科的学习,但确实存在胡老师指出的此类问题,即“科研课题意识不强”,平时只习惯于吸收知识、积累知识,而鲜有注意观察生活、提出问题的科研精神。同学们边听讲座,边跟着老师的节奏开始动脑筋搜索着生活中的点滴,渴望能立刻找出科研课题的源点,拿来和老师同学们一起切磋交流一翻。同学们一个个都跃跃欲试,期待能马上加入课题研究和科技创新的大军中去,让科创之树盛开出灿烂的鲜花,结出丰硕的成果。

在科技强国的时代召唤下,在即将迎来第三次工业革命的历史洪流中,通过本次活动,让我们意识到:作为初中生学应时刻保持创新意识,做一个善于观察生活、思考问题、善于实践科研课题的时代弄潮儿!

(撰稿:初一(3)班 张铭洁)

 

课题研究启蒙  助中学生圆梦

 

胡闵爱老师用钱学森之问“为什么我们的学校培养不出杰出的人才”开场,提出自己的观点:因为我们做科研课题研究的意识和能力不强。他以袁隆平为例向学生介绍了什么是课题研究,并指出:“科研是推动社会进步的源动力。”他提出了研究以“为什么——是什么——怎么做”为三大要素,还以自身规划设计的微视频教学为例详细地介绍了如何具体实践。他表示,中学生课题应有可行性,要细化研究内容,基于大数据研究课题。曹骏骅老师以一个美国留学面对历史课题的无奈作为引子,令场下学生在啼笑皆非的同时,也注意到导致这种现象的本质,明白了提早接触课题研究的重要性。曹老师认为,未来上海中学生做课题研究将会很普遍。他引用爱因斯坦的一句名言“提出一个问题往往要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详细地为我们列出完成一项课题的步骤:发现问题——转化课题——搜集资料——分析数据——归纳结论——撰写报告。他以研究盒马生鲜这家餐饮企业的分布规律为例,贴近学生的生活,引发场下学生的兴趣和思考。王肖莲老师将课题研究这一陌生概念简化剖析,提出中学生要从身边的小事思考,敢于质疑。她表示,中学生做课题,要多观察,多聆听,基于多方资料并加入自己的观点。她清晰地向我们罗列了完成一个课题的三个阶段。她还向我们介绍了学长学姐们正在攻克的几个课题,并介绍了我校学生在课题研究上取得的优异成绩。她的发言令学生如醍醐灌顶,跃跃欲试。汪老师以学生在3D打印领域的实践成果为例,展示了我校学生3D打印的精美作品的照片,提出3D打印是一个动手性强,易实践的课题。他以3D打印埃菲尔铁塔为例,形象地描述了制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最后,他向我们展示了我校各年级同学在辛勤付出后取得的各类奖项,令同学们眼前一亮。

在这场报告中,老师一致鼓励学生大胆尝试接触课题这个新鲜事物,用数据和实验证明观点,强调中学生进行课题研究的必要性。他们还展示了我校学生在课题研究上取得的累累硕果,令在场学生备受鼓舞。感谢学校为我们初二学生提供这样一个平台,也感谢老师们的倾情指导,相信我们中学生中会掀起一场“课题研究”的热潮,相信课题研究的普及推广将助我们更好地圆梦!

(撰稿:初二(3)班  张恩兴)

微信图片_20180924201954_副本.jpg 

    

 摄影:陆舟斌  责任编辑:史莉莉


  • 微信图片_20180924201942_副本.jpg
    预览
  • 微信图片_20180924201954_副本.jpg
    预览
  • 微信图片_20180924201948_副本.jpg
    预览
  • 微信图片_20180924201932_副本.jpg
    预览
  • 微信图片_20180924201945_副本.jpg
    预览
  • 微信图片_20180924201927_副本.jpg
    预览
  • 微信图片_20180924201938_副本.jpg
    预览
  • 微信图片_20180924201935_副本.jpg
    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