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期孩子的心理发展特点
在家长交流会上,小H的妈妈提出了一个问题——家有青春期儿女怎么办?她诉说自己女儿小学时很乖,很听话的。可上了初中之后,彷佛变了个人似的。不爱跟爸妈说话了,喜欢把自己锁在房间,问她什么问题她都显得不耐烦,有时候还动不动发脾气。在描述完她女儿在家的一系列表现和问题后,瞬间引发各位家长的强烈共鸣。家长们彷佛找到同盟组织似的,愣生生把家长交流会演变成了一场吐槽儿女大会。
那么,为什么孩子上了初中后就不再听话,不再是乖孩子了呢?这是因为初中的孩子正好进入青春期。
青春期即是儿童向成人过渡的时期,它既是身体发育的高峰期、也是性与生殖能力成熟期、自我意识和智慧意识的增长期、又是确立人生理想、训练人格品质、培养道德责任感和促进身心健康和人的全面和谐发展的最佳时期。这个时期对人的成长非常要,也是人一生中的第三个叛逆期。
人的一生,通常会经历三个叛逆期。其中第一次叛逆期在2.5-3岁之间,第二次叛逆期会在7-9岁之间,第三次叛逆期会在12-15岁之间。在前两个叛逆期中,大部分父母会以其权威性来镇压孩子的“反动”问题,因为孩子尚幼,反抗权威的意识亦不十分强烈,往往能被父母镇住。但在青春期叛逆中,由于青少年的自我意识显著增强,以及内心世界的日益丰富,父母的镇压不仅不足以解决问题,反而容易导致更多的亲子冲突,使得亲子关系更加僵化。
要想与青春期儿女和谐相处,就必须放下自己权威的架子,同时要全方位地了解他们的成长特点、心理需求等。所谓知己知彼,百战百胜。
青春期孩子的心理发展特点
说到青春期,很多人想到的是发育。当然,这个发育除了身高、体型、第二性征等生理特质的发育外,还包括心理发育。青春期孩子的心理发育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01
自我意识的显著增强
自我意识,简单来说,就是一个人对自己的认识。在孩童时代,孩子的关注点是向外的,他们对外部世界充满兴趣和好奇。来到青春期,孩子的关注点逐渐转向自我,在继续探索外部世界的同时,也开始强烈地关注自己,越发地想要探索自己、了解自己。
自我意识的增强也为青少年们带来了以下附属产品:首先,他们开始尤为注意自己的形象,他们觉得身边的人都是自己的观众,时刻关注着他们的一言一行以及穿着打扮。如果父母留心,你会发现他们每天照镜子的次数多了、鞋子每天都擦得锃亮、喜欢的服饰也都是父母欣赏不来的……其次,他们开始思考自我同一性问题,想知道自己到底是一个怎么样的人,因此他们会热衷于星座测试,喜欢给自己贴各种各样的标签;再者,随着自我意识的爆发,他们的独立意识也逐渐增强,加上身体发育所带来的成人感,他们开始觉得自己长大了,不想再受父母和老师的束缚了。
面对父母过多的唠叨与管教,自然是心生不耐烦和反抗。此外,自我意识的增强使得青春期孩子的自尊心也特别强,他们变得敏感又脆弱,可能父母觉得无伤大雅的话,也会戳伤了他们的玻璃心。最后,自我意识的增强也使得青少年们尤为在意自己的个人隐私。他们开始锁上房门,并不再希望父母收拾自己的房间,对于父母侵犯隐私的问题会异常愤怒和反抗。
02
思维能力快速发展
他们的抽象逻辑思维逐渐成熟,且出现了辩证思维与批判思维。因为其认知能力逐步提高,他们往往不再盲从于父母的教导,对问题也常有自己独特的见解,有时也会执拗地坚持自己的想法。这时候父母就会因自己的权威受到了挑战而十分焦虑和不安,往往通过批评孩子“翅膀硬了“来满足自己自恋的需要。
03
青春期孩子的情绪特征明显
发展心理学家霍林沃思称青春期是疾风骤雨时期,青春期孩子情绪的强烈与动荡程度可见一斑。他们常常表现出幼稚的感情冲动和短暂的不安定状态,很多生活中的细枝末节均能引发他们的情绪,相较童年,他们的情绪体验也更加复杂和深刻。孤独、忧伤、激动、喜悦、愤怒微妙地交织在一起,组成一个强烈、动摇和不协调的情感世界。
与青春期孩子做和谐相处,适当放手是关键
在了解了青春期孩子的心理发展特点之后,要想跟青春期孩子和谐相处,做父母的还要学会捕捉他们的心理需求,这样才能对症下药。
01
对于成人感的需求
随着青少年自我意识与独立意识的增强,他们开始不再顺从父母,出现了反叛行为,比如与父母顶嘴、做一些违反规则的事情、打扮得成熟个性、与父母的依恋不再强烈等等……他们通过这些事情来证明自己长大了,但另一方面,有的父母还无法接受孩子要长大的事实,不断打压孩子,凡事还想替孩子做主。一边要长大,一边要打压。这就造成家长与孩子形成了一个敌对的阵营,有的亲子关系也因此变得十分紧张。
其实,孩子渴望长大和独立并不是一件坏事,正因为他们有了独立的思想和长大的愿望,才能在日后进一步发展出独立的能力。此时家长正确的引导和适当放手才能使孩子的心理逐渐成熟,实现真正意义上的长大。
毕竟孩子终究是要离开父母,独立生活的,与其要牢牢将孩子控制在手中,不如在青春期适当放手,满足孩子的一部分独立愿望,以培养孩子的独立能力。当然,满足他们的独立愿望也绝非是放任不管,而是可以跟孩子协商,哪些方面可以让他们具有决定权,哪些方面是需要听从父母的。这既适当满足了孩子成人感的需要,也能让家长放心。
02
对于隐私的需求
青春期的孩子内心已经发展出了一块属于自己的秘密花园,他们不再像孩童时代那样,什么事都会跟父母分享。他们开始习惯于锁上房门学习,他们开始用上了锁的日记本,他们开始越发不喜欢父母收拾自己房间……这一系列的变化都显示他们越发看重个人隐私,不想再做父母跟前透明的孩子。
但是父母对此通常难以接受,他们渴望与孩子如曾经般亲密无间,他们渴望掌握孩子的一起动态。于是,他们开始偷偷翻开孩子的日记本、手机,开始命令孩子不能上房门锁、开始频繁地为孩子整理房间。
他们越是想要了解孩子,孩子越是想要远离他们,而最后他们却是抱怨孩子不懂事、不懂感恩、伤父母的心,而很少去反思自己的问题。对于种种突破边界的问题,在父母看来,都是在行使父母的权利。但从孩子看来,父母过多的干涉与窥探并不是发自内心的爱的关注,而更多的是不信任和不尊重他们。正因为如此,子女才会对此类行为产生诸多反感。
对于青春期孩子来说,父母要做到适当地遏制自己八卦的心,给予孩子一定的私人空间,同时尊重他们,千万不要做窥探其隐私的行为。其实孩子如果成长在开明且民主的家庭氛围中,他们是乐意分享自己的;但如果父母是强势且权威的,孩子的想法才更容易藏着掖着。因为说出来只会招来打压与批判。所以,只要创设出了和谐友爱的家庭氛围,就不怕子女紧闭心门啦~
青春儿女在长大,家长也需要变化
青春期儿女们快速发展的生理变化与心理变化,让他们内心世界经历着巨大的动荡。家长们不仅要关注和认识到这些变化,同时自身也要做出适当的改变,避免家庭成为青春期问题的重灾区,同时帮助儿女顺利青春期,完成成长的蜕变。
01 家长对子女的观念要变化
青春期孩子正在向成人期过渡,做家长的应该以成长的眼光看待他们,不能再以小小孩的眼光看待他们,应当适当放手和解除控制,给他们一定的成长与自由的空间。
02 与子女沟通方式要变化
父母在教育孩童时,往往是居高临下的态度,一昧强调自己的权威性,希望子女完全听从自己的教育和指导。但青春期孩子对于权威是更加叛逆的,越说教就越容易反感,因此对于青春期子女的教育,父母应当放低姿态,与其平等地交谈对话。当孩子感受到来自父母的尊重时,对于父母的教导也更易于接受。
03 与子女沟通的内容要变化
大多数家长经常问孩子的都是“考试考得怎么样啊“”班上第几名啊“之类的问题,问多了孩子就会觉得你不关心他,眼里只有学习的好坏评价。其实青春期孩子除了学习问题外,还有很多成长问题值得家长们关注,比如人际关系状况、身体健康状况、情绪状况等等。家长应该全方位地关心孩子的成长,只有了解了孩子,才能对症下药,与青春期孩子和谐共处。
与青春期孩子相处就像跳一支双人舞,只有知道在何时进、何时退,才能和谐共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