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活动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学生发展 >>德育活动
少年的你 与法同行——记徐汇中学南校初一年级法治“云课堂”
发布时间:2022-05-08 23:53:38   发布人:匿名   信息来源:暂无   点击次数:644

疫情防控期间,同学们的校园生活从线下转至了线上“云世界”。“云世界”虽丰富多彩,极大地方便了同学们的学习与生活,但风险却也无处不在。比如扫了来源不明的二维码,个人信息遭到泄露怎么办?再比如,有人假冒警察、老师,对同学们实施诈骗怎么办?

4月29日,徐汇检察院未成年人检察办公室采用“云课堂”的方式,为徐汇中学南校区初一年级的全体师生、家长们带来了一节“少年的你,与法同行”网络法治课,帮助同学们筑牢网络保护防火墙。

微信图片_20220513094753.jpg 

云课堂上,张秉怡检察官从同学们网络上经常会遇到的问题入手,结合一个个真实的案例与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向同学们系统剖析了网络犯罪的常见类型,详细解读了其背后的法律问题,科普了防范与应对举措,并一一提示了网络使用过程中的注意事项,以助力同学们安全、有效使用网络。

微信图片_20220513094822.jpg 

同学们听得格外认真,时而点头,时而用笔在本子上认真地记着笔记,时而与一旁的父母讨论着,时而积极向张检察官提问……

初一12班李宛容同学向张检察官提了一个平时网络使用过程中常见的问题:在网课过程中,有时电脑旁会出现一些广告或者是不明弹窗。如果不小心点进去,就有可能会被病毒入侵或强制下载大量不明软件。遇到这种情况,我们该怎么办?

微信图片_20220513094824.jpg 

张检察官耐心解答:同学们从技术角度可以通过手机和电脑设置进行屏蔽。从法律角度,大家不要点击不明链接,如果不小心进入,要及时关闭,不要轻信网页内容,更不要输入个人信息或者账户信息情况。这一问题检察机关也会关注到,也会协同公安机关进行一定整治!

就在一个个生动的案例与一问一答交流互动间,同学们逐渐了解了网络保护的那些事儿,也在不知不觉中增强了法律意识。

01

微信图片_20220513094827.jpg 

02

微信图片_20220513095302.jpg 

03

微信图片_20220513095307.jpg 

04

微信图片_20220513095310.jpg 

05

微信图片_20220513095313.jpg 

这节生动的法治“云课堂”,提升了学生的法治意识,让学生意识到防范网络使用安全十分重要。学校与家庭共同筑牢未成年人网络保护防火墙,护航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确保我们的关爱不因疫情而降温,不因距离而掉线!

徐汇中学南校初一年级的学生和家长观看后感触良多,一起来看看他们有什么想说的吧!

今天中午,我和孩子一起听了一节由徐汇区未成年人检查中心张检察官演讲的关于未成年人如何防止网络诈骗和伤害的讲座,受益颇多。

讲座中讲了许多栩栩如生的案例,如电话诈骗,网游诈骗及一些网络软件捆绑入侵电脑的事例,每一个都和我们生活息息相关,在孩子使用电脑的时候也是常常遇见,对于孩子来说很多都充满了好奇,促使他们不知不觉就受到了影响,虽然设置了青少年模式,也还有一些防不胜防的地方。好在后来张检察官也普及了许多国家保护的法律知识,让我了解到在未成年人网络保护这一块是越来越健全,在孩子使用网络上也会越来越放心。

初一(11)班刘鑫宇家长

听了张检察官的讲座,我深有感想。这次的班会课让我看到现在互联⽹⽐较通达,⽹络是⼀把双刃剑,有利于我们的⽣活,同时也给诈骗分⼦制造了更多骗⼈的机会。通过⼏个案件的学习,可以看出在信息化⾼度发展的这个时代,网络诈骗越来越多,涉及到未成年人的诈骗类型也数不胜数,例如游戏诈骗,交友诈骗等。我们在上网的时候,只有不相信陌生人,与家长沟通,才能大概率的减少被骗。我们也不能在网上发表不当的言论,不传谣,不信谣,做到文明上网,共创文明社会。

初一(11)班  刘佳瑞

张检察官从网络诈骗形式、网络信息传播不当行为、未成年人司法保护以及青少年互联网文明公约等方面,图文并茂地系统诠释了未成年人保护条例的内容与精髓,提高了孩子自我保护意识,拓展了自我保护手段。网络世界不是法外之地,家长有责任教育和引导孩子不受网络犯罪行为的侵害,不参与网络不当言论的传播,共同维护好网络良好的社会风气和法治环境。短短40分钟内,张检察官详实、生动、有趣地讲解了青少年网络世界的法律知识,家长和孩子受益匪浅,感谢学校的精心安排。

初一(12)班  李宛容家长

这是一堂特殊的“道法”课。疫情防控期间,我们不可避免地在网络浏览、上课、娱乐。通过张检察官的讲课,我发现原来网络也处处有风险,屏幕和键盘的背后也有诈骗,侵害。比如在打游戏中,会有很多诱惑让我们“氪金”充值、买装备,用的都是父母的钱,但这背后可能会被坏人所骗;又如我们需要为自己的网络言行而担责,网络上并不是什么玩笑都可以开的,也不是什么恶作剧都可以做的。未成年人更不要登陆不安全的网站,不要随意填写私密信息,因为信息随时可能被泄露出去。通过一个个小案例和“十要十不要”上网口诀,让我提高了网络防骗意识,安全文明用网意识,个人信息保护意识等,学得到了不少有用的法律知识。

初一(12)班  王艺涵

今天我们聆听了由徐汇区检察院的张检察官所主讲的一节关于网络安全的讲座。近期在上网课期间,我们对于网络的使用更加多了,但与此同时对天真的我们的网络诈骗、利用未成年人的情况也越来越多,让我对于网络有了戒备心。学到了在网络上遇到了真假难辨的消息,要寻找家长、大人来做出理性的判断。“法律保护我们,给我们自由,同时也限制了我们的自由。”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对这句话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同时也使我树立了合理的价值观以及面对不法分子的戒备之心,领悟了面对网络事物应该做出的行动。

初一(12)班  范姝彤

这次法治“云课堂”让同学和家长们受益匪浅! 特别是现阶段线上教学期间网络使用期间,为全体同学和家长上了一堂切合实际和迫切需求的好课。张检察官以案释法,以法论事,摆事实,通法理,为同学们线上居家学习期间如何遵纪守法律,如何利用法律保护好自己,如何拒绝不法分子诈骗和诱骗等行为提供了积极的警示作用和防范措施手段。“知法守法,与法同行”不仅是现阶段线上网络教学期间对同学们的积极引导和法制教育,它更是上海市徐汇中学全校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必经之路!

初一(13)班  朱致逸家长

我一直以为犯罪离我们青少年很远,但听了这次讲座后明白了许多,原来犯罪离我们那么近。今天学校邀请了徐汇检察院的张检察官为我们上了一节课。因为疫情,我们每天都会接触网络。在使用手机和电脑时,会弹出一些弹窗,引导我们点开,点开后就又会弹出各种要求你填住址等一系列私人信息的小窗口。他们这些都是虚假信息,我们应谨防上当受骗,一旦弹出就不要理它。

课中讲到,自己的姓名、电话、家庭住址、父母姓名、其电话都是个人隐私信息,不能将这些关键信息告诉陌生人。这一次的讲座让我们受益匪浅,我们应让自己成为网络的主人,提高抵制此类骗局的意识,合理利用网络。

初一(13)班  张云博

今天南校初一年级的网络安全风险专题讲座,令我印象深刻。经过徐汇区人民检察院张检察官的详细介绍,我们知道了未成年人在网络上的各种风险,和孩子一起提高了网络安全防范意识。张检察官还介绍了《青少年互联网文明公约》和“网络安全十要十不要”。这些倡议非常落地和有效,时刻提醒我们要在日常生活中注意网络安全。在讲座最后张检察官提到国家会继续关注未成年人网络安全。针对网络安全的新变化,比如同学提到的弹窗问题,国家会及时出台相应的政策。通过这次讲座,我和孩子都受益匪浅,感谢学校组织的这场讲座。

初一(16)班  黄睿茜家长

撰稿:汪萌 

摄影:南校初一年级组

发布:许贞 

责编:归文菁

监制:曾宪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