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队伍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学生发展 >>德育队伍
女排精神驻心中 砥砺奋进创佳绩——记我校党总支主题党日活动
发布时间:2021-11-10 15:41:54   发布人:匿名   信息来源:暂无   点击次数:429

习近平总书记曾高度赞扬中国女排取得的佳绩:“新中国取得的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一心、艰苦奋斗干出来的。希望你们继续保持昂扬斗志,不骄不躁,再创佳绩”。为了更好地学习中国女排顽强战斗、勇敢拼搏的精神,我校党总支于2020年9月25日,组织全体党员、入党积极分子以及优秀学生团干部观看了电影《夺冠》。电影让人热血沸腾,女排精神震撼人心!

影片讲述了中国女排在1981首夺世界冠军到2019年拿下第十个世界冠军的历史,诠释了几代女排人历经浮沉却始终不屈不挠、不断拼搏的传奇经历。

早在上世纪80年代,中国女排就背负了“顽强拼搏,振兴中华”的时代使命,“女排精神”影响和激励了一代代的中国人。四十年后,再读“女排精神”的内涵,有利于丰富时代的精神追求目标,对于当今社会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1978年,随着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改革开放的实行,中国向世界打开了一道门,封闭了十几年的中国人陡然意识到自己与世界的差距,失落、彷徨充斥于心。在百废待兴、我们中国最缺乏自信的时候,中国女排最先走出国门,重新走进世界大环境,对当时的中国人来说是很大的突破和尝试。

“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在1981年11月16日,中国女排在日本举行的第三届世界杯比赛中以七战七胜的完美表现夺得了冠军,全国上下一片沸腾。鲁光首次在《中国姑娘》一文中提出了“女排精神”这个名词,从此“女排精神”经常出现在电视、报纸等媒体上,国家领导人也纷纷用“女排精神”来激励各行各业的人们,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女排运动们用带伤的手臂、含泪的笑容,向世界宣告了中华民族崛起的信心和能力。中国女排带给国人的精神激励和示范效应已远远超越了体育范畴,而成为全民族的财富。

体育强则国家强,国运兴则体育兴,中国女排的胜利,激发了全国人民的爱国热情,增强了全国人民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40年来,无私奉献、团结协作、顽强拼搏、永不言弃、自强不息的女排精神一直鼓舞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女排精神也鼓舞着我们学校每一位不忘初心的共产党员在教育岗位上乘风破浪,勇于拼搏,砥砺奋进,再创佳绩! 

我们学校的党团员观影结束后,心潮澎湃,深受鼓舞,纷纷发表感言:

第一支部(王敏)

众人瞩目的《夺冠》在国庆档的上映,也许比春节档更有意义。对于80后来说,中国女排还是相当熟悉的。无论是各路的报道还是真实的比赛观看,都是镌刻在脑海中的。所以提及女排精神,已经是那种一个眼神、一个笑容就能心领神会,且无可辩驳的拜服。

这次观看《夺冠》,不只是陪着女排再走一遍她们的过往,不只是再领略女排精神与民族意志的融合,而是在这样的年龄重温一种情怀,再次点燃一次激情。这部电影中有很多的名言直击心灵,带给我更多思考的是郎平在最后与巴西大战前,与队友谈心时提及她以为走遍各地,本可以放下,但是最终知道还是放不下。放不下的是什么?是中国女排。历经人生各种,方知心中不舍,这就是一种信仰。

当下,很多人由于各种压力、快节奏等,过得很佛系,总是说着“算了”“就这样吧”“无所谓”,好像无所牵挂就是强者。其实不然,也不应然。因为总是有一些东西放不下,而这放不下的就是心中的那股信念。

这份“放不下”也不应该被“放下”,放置于教育事业中,就是那颗教育的初心。长时间的平凡的、繁重的,又有点刻板的教育工作,势必会带来一些倦怠,可是当你扪心自问,你放得下吗?其实,大多数的教育工作者是放不下的,因为那颗初心一直都在。

放不下很好,不要轻易放下。因为放不下,我们才知道方向在哪里;因为放不下,我们才知道我们的爱一直都在;因为放不下,我们才知道一生的坚守是这样的美好。

第一支部南校党小组(陈美)

现在这个社会需要一种精神,不论是球场上还是生活中,都需要打出中国人的精气神。不管时代情境如何变化,女排精神永不过时,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精神永远是我们开拓前进的动力之源。

目前,我国面临激烈的国际竞争、面临发展征程上的诸多问题和挑战。身处啃硬骨头、涉险滩的改革攻坚期,步入结构调整、转型升级的发展阵痛期,面对脱贫攻坚战、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等硬仗,我们更加需要以“蛮拼的"劲头迎难而上,用钉钉子的精神勇毅笃行,汇聚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的磅礴力量,才能攻坚克难、闯关夺隘,在国家发展、民族进步,续写中国奇迹,创造新的辉煌。

第二支部(许静妍)

看完电影,才真正理解了,什么叫女排精神。中国女排就是一面旗帜,从默默无闻到辉煌夺冠,历经磨难与挫折,承载了几代人的希望与努力,书写了体育史的精彩篇章。三场关键比赛,中国女排从崛起,到低谷,再到重新站起来,经历了太多。

作为一部少见的体育题材电影,它传递的精神和力量超越了体育题材本身,我想这也是体育题材的电影自带的魅力和属性,它能够传递超越体育之外的更多真善美的东西,比如坚持,比如无条件的热爱。网上说女排精神是团结协作,是爱国主义,是超越自我,更是中华民族不怕苦不怕累,敢拼、敢打、敢闯的顽强精神!的确,中国女排的精神很难用哪一个词去完整的概括,但如果一定要提炼一个核心,我认为是拼搏。在这部电影里可以看到大家是如何为了实现自身价值去拼搏,以及如何为了队友的心愿,甚至是遗愿去拼搏。这个电影所有泪点带给我的共同感受在于,他们都展现了人性的美好,或是坚持或是努力,或是惺惺相惜,或是为了梦想做最后的拼搏。

第三支部(孙莉)

女排精神这个词在过去的30多年间已经成为一个符号,一种象征。在观影《夺冠》时,对于看着女排比赛长大的我,有着更强烈的共鸣。

女排精神,是顽强拼搏的精神,它向我们很好的诠释了对待生活对待工作的态度。面临困难,绝不退缩,坚持做最好的自己。要学习女排,百折不挠永不言败,越是在困难面前,越保持昂扬向上的精气神。女排精神,也是爱国精神,作为一名党员教师,要脚踏实地无私奉献,以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的态度立足本职工作。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在自身的工作领域内,不断追求进步,在实现民主复兴的征程上,大力弘扬新时代女排精神,不断构筑中国精神、中国力量,一定能够为国家发展民族团结进步创造新的辉煌。

第四支部(郝好)

 40年,从首夺世界冠军到夺得第十个世界冠军,中国女排几经沉浮却始终不屈不挠。“一种精神,两次传承,三代传奇。”《夺冠》以此为主题,带领我们重温中国女排激情燃烧的岁月。

女排精神是一种永不言败、永不放弃的闯劲。一分一分“死磕”,一场一场“硬拼”,拖不垮、打不倒。永不言败、永不放弃、永远拼搏,是女排精神的真实写照。

女排精神是一种禁得起沉默与汗水的韧劲。在一段时间里,女排的接连失利令人扼腕。但女排姑娘们从未丢掉女排精神,正如郎平所言,“女排精神一直都在,不是因为胜利才谈。”

女排精神是一种靠精神更靠实力的干劲。中国女排里约奥运会女排1/4决赛,

在一场荡气回肠、扣人心弦的比赛中,中国女排在先失一局的情况下,逆转3:2战胜东道主巴西队。赛后,谈到女排精神,郎平说:“不要因为胜利就谈女排精神,也要看到我们努力的过程。女排精神一直在,单靠精神不能赢球,还必须技术过硬。”

女排精神是一种明知不会赢也竭尽全力的拼劲。“女排精神不是赢得冠军,而是有时候知道不会赢,也竭尽全力。是你一路虽走得摇摇晃晃,但站起来抖抖身上的尘土,依旧眼中坚定。人生不是一定会赢,而是要努力去赢。”郎平如是说。

在新时代,中国的发展与进步离不开每一个国民的努力,我们应时刻秉承并发扬中国女排精神,不忘初心,奋勇拼搏!

第五支部(王喆)

2020.9.25日,党组织生活观看《夺冠》,怀着激动的心情来到了电影院。看完两个多小时的影片后非常震撼与感动。

影片中在1981年激烈的世界杯中日女排决赛中听到了宋世雄老师的声音,当年只要是看体育比赛,谁没有听过宋世雄老师的声音?原以为这是剧组有心,从当年的解说录音里裁剪出来的,没想到,这是他为影片专门录的音。更没想到,81岁宋世雄老师的声音,竟还是多年前的味道,似乎声音也已冻龄。

“从1981年首夺世界冠军到2016年重返世界之巅,《夺冠》的故事跨越35年,再现中国女排这支王者之师一路的荆棘与荣光。导演陈可辛说自己是拿出了女排精神去拍女排故事:“这是一部带着使命感的电影。”

看完这部电影后我的内心久久不能平静,女排队员的宝贵精神时刻激励着我,作为一名人民教师,肩负着教书育人的重任,我更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做好本职工作,在教育工作中积极进取,刻苦踏实,将“女排”精神,中国精神,落实到教学工作的细枝末节中。

学生会副主席(高二1班 马文倩)

我很有幸,参加了我校党总支组织观看电影《夺冠》,感触颇深。

《夺冠》以郎平为主线,围绕着两代女排队员和3场经典比赛来讲故事,展现了中国女排的成就以及背后的汗水与拼搏。不管是带着腰伤坚持上场,下场后都直不起身的老一辈女排人,还是打着绷带拼完五局的新一代女排人,亦或是艰苦的训练场景,都诠释了中国女排人不屈不挠、不断拼搏的精神传承。

对于我们广大青年来说,与老一辈女排人相比,我们有优越的条件,与新一代女排人相比,我们有着健康的身体,我们更应该努力拼搏,向她们学习,继承女排精神,努力学习,为未来担起重担打下基础!

 

图片3.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