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友动态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校友之窗 >>校友动态
1962届 高三(2)班 校友 李庆鸿 诗词展播66
发布时间:2022-12-19 13:31:18   发布人:匿名   信息来源:暂无   点击次数:172

学习贯彻二十大 重温改革发展史

李庆鸿

在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深入学习、贯彻二十大精神的热潮中,本人作为一名退休已十多年的老铁路人,自然会联系自己的亲身实践,回顾、重温自党的第十一届三中全会胜利召开以来的四十多年期间,我国铁路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大发展。自己曾经直接参与并亲手实践过的“铁路轨道养修制度重大改革”、“六次大面积列车提速”、“新建高速铁路”这三大历史性变革和划时代发展,心中不免漾溢起幸运、自豪、骄傲之情感波涛。

一、铁路轨道养修制度重大改革

1978年12月召开的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踏上了改革开放的历史新征程,也照亮了我国铁路轨道养修制度改革的前进方向。

建国以后,我国铁路的轨道养修制度沿习前苏联不分运输强度、不论轨道结构,统统规定一年一遍计划维修的“一刀切”养修制度。存在着不该修的盲目提前修,造成了人力、物力、财力的巨大浪费;该修的则由于人力、物力、财力分散平摊而往往得不到彻底修的技术经济弊端。当时,我是上海铁路局工务处线路科的一名年轻技术员。在首次接受这项探索改革任务时,觉得肩上责任重大。于是就揹着行李深入到浙赣线金华工务段的安华养路工区蹲点。与一线班组的工人们紧密结合,从摸索铁路轨道状态变化规律着手,在现场设置观测点。定期观察、测试在既有运输强度作用下的轨道状态变化规律以及相应的养护维修工作量。通过两年的现场探索,获得了《根据轨道变化规律,探索状态维修途径》的首项成果,被铁道部授于全路质量管理成果一等奖。同时也提炼出一条基本思路。即:摸(轨道状态变化)规律——划界线(什么状态该修;修到什么状态两条界线)——定(技术作业、养修投入)标准——抓实施——求(技术经济综合)效果。

在点上取得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在管内的津浦、沪宁、沪杭等主要干线和其它支线扩大试点,形成了分等分级的轨道状态修科学制度。1984年铁道部在上海局召开现场会,将这一改革创新的铁路轨道养修制度推广至全路后,取得了巨大的技术经济效益。

二、六次大面积列车提速

为大幅度提升列车运行品质,推动我国主要城市间的交通运输效率,中国铁路从1997年起进行了列车提速的科学探索。

铁路是一部大联动机。列车运行速度除了机车车辆必须具备足够的牵引动力与运行速度外,铁道线路、桥隧、通讯、信号、供电接触网等基础设备设施的综合能力还必须与之匹配。

当时铁道部决定,将运输强度很大的沪宁线,作为我国铁路大提速的第一条试验线。首先对整条铁路实施大规模技术改造。其中包括:全面增强道床弹性、用新型混凝土轨枕全面更换既有木枕、普通道岔全面换成新型提速道岔、放大曲线半径、平交道口改为立交、全线增设防护栅栏等等。其技术难度与改造工程量史无前例。那时本人作为上海铁路局主管这方面工作的副局长与广大铁路职工一起幸运地接受了此项具有划时代发展意义的艰巨任务。

由于沪宁线列车密度很高,为最大程度地减小对运行秩序的影响,不得不选择列车密度相对较小的午夜时段实施对铁道线路的封锁施工。经过反复试验,上海铁路局终于在沪宁线创造出《大型养路机械夜间配套综合施工》的铁道线路全面技术改造新工艺。现场工人们形象地称它为“黑夜里打开了一扇天窗”。

沪宁线铁路基础设备设施全面强化改造的成功,保证了列车运行时速从原有的最高120公里,逐步提升至140、160、180、200、220、250公里。

1997年至2004年的沪宁线六次提速成功,也推进了全国铁路主要干线的六次大面积提速。实现了提升全国铁路列车运行品质,推进主要城市间大面积提高交通运输效率的重大战略目标。同时,也创造了我国铁路改革开放后的又一个历史性辉煌!

三、新建高铁规模雄冠全球

2004年10月,我国决定在共和国的版图上建设第一批中国高速铁路,同时成立京津、郑西、长三角城际铁路公司筹备组。这标志着我国铁路将又一次迈出历史性变革、划时代发展的新步伐。本人有幸在59.5岁时,接受了铁道部长三角城际铁路公司筹备组组长兼上海铁路局副局长的任命,担当我国首批、长三角地区首条合宁(合肥至南京)高铁工程建设首任指挥。

合宁高铁全长166公里,设计时速200公里(目前实际时速已达250公里),2004年12月破土动工,2008年4月开通运营,总投资44亿元人民币。

合宁高铁建设初期,工程遇到的最大技术障碍是,沿线80%区域内皆为膨胀率高达40%~80%的恶性膨胀土。这种土质遇水膨胀,失水干缩,直接用于填筑路基,则后果不堪设想。

为清除合宁高铁工程建设首遇的这一拦路虎,建设单位立即组织设计、施工、科研部门立项研究。经过室内外反复试验,终于找到了在原状土中掺入一定比例生石灰粉的科学方法有效改良了土质,再用改良膨胀土填筑路基取得良好效果。紧接着,在稳定的改良膨胀土新路基上一次性铺设跨区间超长无缝线路也喜获成功。后来,笔者与有关人员通过亲身实践总结,撰写出版了51万字的《新建时速200公里铁路改良膨胀土路基施工技术》专著。

“建设高铁,科研先行”成为我国高铁工程建设的一大特色。在我国第一批高铁工程建设中,也都是采用科研先行的手段,有效攻克了遇到的各类技术难题。如今,看中华大地,高速铁路已形成了八纵八横的宏伟网络格局,高铁总规模已达到了3.8万公里,雄冠全球。

学习贯彻二十大精神,联系亲身经历重温我国铁路发展辉煌史,笔者热血沸腾,不禁填词抒怀:

千秋岁

巨大鼓舞

 

改革开放,

硕果绽辉煌。

春风暖遍神州地,

高铁连成网,

银龙奔四方。

华夏魂,

亿万人民心向党。

温馨沐浴,

二十大阳光。

砥砺奋进现代化,

丰衣又足食,

强国尤兴邦。

中华梦,

早日实现圆民望!

撰稿:1962届 高三(2)班 校友 李庆鸿

发布:许贞 

监制:曾宪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