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名校友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校友之窗 >>知名校友
红韵汇壮志 | 聆听褚君浩院士讲座:探寻今日汇学深化培育科创精神之道
发布时间:2025-06-30 10:22:20   发布人:匿名   信息来源:暂无   点击次数:1

2025年6月10日,中国科学院院士、著名红外物理学家褚君浩重返母校徐汇中学,为师生们带来了一场精彩的《AI时代与创新人才成长》主题讲座。

微信图片_20250704102443.jpg 

笔者有幸主持这场活动,徐汇中学高一年级全体学生、初二(6)班褚君浩院士校友中队队员及校本课程教师在现场聆听了褚院士的主题讲座。从翌日开始到今,这场主题讲座让汇师师生感悟不断。如以下片段:

汇学少先队大队宣传委员、褚君浩院士校友中队首任中队长苏子桐告知:“有幸聆听我校杰出校友——褚君浩院士带来的讲座《AI时代与创新人才成长》,为我们在教育领域如何培养学生科学精神,提供了宝贵的指引。对于院士回母校讲座,我深受触动。这位从徐汇中学走出的科学家,讲述了一些科学知识和自己的科研经历,让我明白真正的科研需要热爱与坚持。如智能时代需要的是会思考、能创新的人才。他特别强调,数理化基础要扎实,但更要学会用科学思维解决实际问题。最让我感动的是互动环节。面对同学们的提问,院士耐心解答,提出了不能只满足做题,更要培养探索精神,还分享了他做中学物理老师时的经历。原来大科学家这么平易近人!这次讲座不仅让我学到了知识,更点燃了我对科学无比的热情。”

微信图片_20250704102512.jpg 

许静妍老师是初二(6)班、也就是院士校友中队的班主任,她印象深刻的是以下几位学子代表的体会。如初二(6)班李睿珺同学请教褚君浩院士"对当代青少年的成长寄语",校友院士前辈回答是:同学们,你们现在的成长就像一棵小树苗,不能只盯着分数“长高”,还要把根扎深、枝叶伸展。学习要像“海绵吸水”,多读课外书、多问为什么,知识面广了,未来才有更多选择。生活要像“做实验”,别怕犯错;比如打篮球输了、考试考砸了,都是“实验数据”,调整方法下次会更好。院士前辈强调:“总之成长不是赛跑,而是一场有趣的探索旅行!”

微信图片_20250704102518.png 

而高一(7)班李严鑫同学围绕"科学思维与问题解决"提出询问。快人快语的院士前辈明确答案是:同学们,破解科学难题就像玩解谜游戏,我靠的是“三个土办法”:1. 就要当“杠精”——遇到反常现象就死磕“为什么”;2. 吃“小饼干”——把大问题掰成指甲盖大的小问题逐个解决;3. 攒“错题本”——实验失败的数据比成功的更宝贵。即这些笨功夫,才是真捷径!

微信图片_20250704102521.jpg 

高一(2)班的李馨禾同学,则就"如何选择适合高中生的科研课题"向院士请教。其得到的具体答案是:高中做科研,别想着造火箭,先从身边“小谜题”开始!比如:为什么冬天摸金属比摸木头更冷?学校食堂哪种厨余垃圾最适合做堆肥?等……选课题的秘诀无非是能测量、有时间、有意思。要知道科学家小时候也是从“瞎琢磨”开始的,而且往往你观察到的一些“小问题”,可能就是科研的起点!

微信图片_20250704102524.jpg 

笔者在和党建顾问、上海社科院王泠一博士交流中感叹:“褚院士对AI技术的介绍,让我看到科技正以日新月异的速度发展。这启示教师,在教学中不能固步自封,要将前沿科技知识融入课堂。比如在数理课程里,引入AI技术中的算法、数据处理等相关案例,让学生明白所学知识与科技发展的紧密联系,激发他们对科学的好奇心和探索欲,培养他们关注科技动态、勇于尝试新事物的科学精神。”难能可贵的是:“院士分享的个人成长经历,更是生动地展现了科学精神的塑造过程。让学生明白科学精神并非遥不可及,它存在于日常的坚持和对未知的不断探索中。同时,教师要像褚院士一样,鼓励学生在面对学习中的挑战时,秉持做一行、爱一行的态度,培养他们持之以恒、专注钻研的精神。”王博士认为这就是真理!

微信图片_20250704102527.jpg 

最近十年来,徐汇中学在科创校长曾宪一的引领下,已经取得有目共睹的成绩。而在汇学创新人才培养方面,我更注意到校友院士强调的科学精神培育要点,为我们提供了明确的方向。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扎实的知识基础,在日常教学中,严格要求学生掌握基本概念和原理,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如实验、项目式学习等,让学生深入理解知识。此外,有必要鼓励学生保持好奇心,对周围的世界多问“为什么”,并引导他们运用科学的思维方法去探究答案,提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还要在班级中营造勇于创新的氛围,对学生的奇思妙想给予肯定和鼓励,培养他们敢于突破常规、追求卓越的科学精神。

微信图片_20250704102530.png 

最后,我要告诉徐汇中学党委书记吴洁老师的是:“这场主题讲座让我深刻认识到,教师在培养学生科学精神方面责任重大。我们应紧跟时代步伐,以褚君浩院士为榜样,运用科学的教育方法,在学生心中种下科学精神种子,助力他们成长为适应AI时代的创新人才。”

作者:徐汇中学学生发展中心主任曹令先

编辑:师好好

 

发布:许贞 

监制:曾宪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