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名校友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校友之窗 >>知名校友
陈独秀外孙女:张小军(“汇学知名校友”展播46)
发布时间:2021-02-26 23:56:54   发布人:匿名   信息来源:暂无   点击次数:1,888

微信图片_20210301085357.jpg 

张小军,1967届校友。

张小军:小学就读于襄阳南路第二小学,也就是以前的位育小学,由于酷爱艺术,上小学同时拍摄了电影《宝葫芦的秘密》以及《向阳花开》饰演王丹凤主演角色的童年角色,参加了徐汇区,及上海市少年宫合唱团,初中考入徐汇中学就读,初二下学期因全国废除高考,便响应新疆军区生产建设兵团的招应,支边于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在连队工作了两个月被团场宣传队选人而介入了团场的文艺演出事业,1973被石河子农八师文工团选入担任小提琴,中阮,三弦演奏员,为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团场基层农场职工演出服务而做出了应有的贡献,1983年调入乌鲁木齐兵团杂技团担任演奏员,除了在新疆演出,并赴吉尔吉斯斯坦首府比希凯克、塔吉克斯坦首府塔什干、土库曼斯坦首府阿什哈巴德、乌兹别克斯坦首府巴库进行了演出,2006年退休至今,仍然参加外团邀请的演出事宜,并给学生教授乐器。

2017年11月14日, 在徐汇中学67届初三7班班长和同学们的努力下,曾经的同班同学、失去联系50年的陈独秀外孙女张小军女士参加167周年校庆校友返校日活动。校庆当天,张小军校友特地从新疆赶来,参加这场迟到了50年的同学聚会。对于这次老师和同学们能找到她,张小军女士激动不已,想到有生之年还能和同学相谈甚欢,能回母校再叙情谊更是感慨万千。随后,曾宪一校长和她的同学们一起前往崇思楼民乐教室,倾听张小军校友为大家演奏的中阮和小提琴乐曲,曲曲包含深情,曲曲都诉说着无限相思。

微信图片_20210301085402_副本.jpg 

陈独秀外孙女寄信母校

转自《中国文化报》2012年8月24日

“我们是兵团文艺人”

——石河子市歌舞话剧团50周年聚会侧记

 

本报记者  卢毅然    

 

8月的石河子处处瓜果飘香,这个由兵团农八师在戈壁滩上开垦兴建的新城如今是繁荣兴旺。22日,刚到这里探访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军垦博物馆的我们,在采访中得知石河子市歌舞话剧团(原农八师政治部文工团)正在庆祝50岁生日,前两天刚开了庆祝大会,兵团和市里领导参加,很多老一辈兵团文艺工作者从全国各地赶回了石河子,欢聚一堂。经联系石河子市文体局,我们临时调整行程,赶上了他们最后一晚的联欢,采访到那些曾经为兵团奉献青春的文艺战士。

下午接近6点,新疆的天空仍是骄阳顶头,在石河子市“西部民俗文化风情园”门口,只见几十位白发苍苍的老人走下大巴车,有的已是步履蹒跚,随后到来的是文工团各个时期的成员,他们欢笑着、寒暄着,仿佛又回到了当年的兵团岁月。

走在队伍前面的是72岁的著名导演束一德和老团长赵长久等人。赵长久21岁时从兰州来到石河子,从此就扎根在这片土地上。“1961年,我还是兰州市文工团的一名演奏员,当时跟着整个团到新疆兵团慰问演出,受到热烈欢迎。”在深入各个团场的慰问演出结束后,兰州市文工团的50多名演员竟爱上了兵团,选择留在了石河子。后来,兰州市歌舞团、兰州市艺术学院部分师生,还有酒泉钢铁公司等的文艺团体也被吸引到这里。1962年10月,由127名骨干组成的农八师政治部文工团正式成立了。

“当时多数演员毕业于大专院校,艺术水准很高。文工团成立后,我们排演了话剧《战斗的青春》《边城春秋》,后来又排过当时全国流行的一些名剧,像话剧《八一风暴》《霓虹灯下的哨兵》,歌剧《白毛女》《江姐》等等。当时文工团的演出在兵团非常受欢迎,《八一风暴》连续演出了100多场。”赵长久回忆说。

除了在剧场里演出,演员们大部分时间会到连队里进行慰问演出。当时条件差,灯光音响只有一套,常常是两个队轮流下团场。特别是夏收、秋收、年关三个时间段,常常是一个队下去演出一个队留下排练,一轮就是一个月,而且每次演出带去的节目都不重样,一年能演出将近300场。

当时,王震将军对文工团关爱有加,他每次到石河子视察,都要看文工团的演出,并和剧组的同志交谈。1964年夏天,文工团自编自演了反映农垦生活的话剧《军垦战士》,王震将军看后很高兴,认为这很好地反映了军垦战士的生活。“半个世纪以来,一代又一代的文艺工作者扎根石河子,无怨无悔,创作出很多优秀的作品,为周恩来、邓小平、陈毅、贺龙等老一辈党和国家领导人进行过专场演出。

如今的剧团更成为石河子这个兵团窗口城市展示兵团文化的窗口。”农八师石河子市文体局党委书记、副局长韩晋说。他是此次聚会的组织人,也曾经是文工团的男高音。

1970年,文工团解散,随后改为毛泽东思想宣传队,很多文工团成员因此离开了农八师,走向全国各地。1975年,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解散,宣传队再次改名为石河子地区文工团。直到1981年,随着兵团的恢复,文工团重新定名为石河子市歌舞话剧团。各个时期从团里走出的文艺骨干如今遍布全国各地,许多成为卓有成就的名导演、名演员。

55岁的傅金陵曾经也是文工团的一员,她还有一个特殊的身份,就是诗人艾青的大儿媳妇。两岁时,她就随父母来到兵团,称得上是兵团二代。在她14岁那年,刚刚成立的毛泽东思想宣传队招录演员,正在上初中的她被挑中,成为一名舞蹈演员。在那个特殊年代,艾青一家在石河子生活多年,傅金陵得以与艾青长子相识、相恋并成婚。

“我在文工团里工作了7年,那段单纯、愉快的生活让我终生难忘。虽然后来我离开新疆到北京又到了美国,但在我心里,那段兵团岁月是最宝贵的。”在观看团里为50周年庆典排演的话剧《兵团记忆》时,她几次都被感动得流泪了,那些画面让她回忆起父辈们在兵团的艰苦岁月。

在硕果累累的葡萄架下,老人们忆往事、拉家常,很是温馨。曾经的支边青年张小军也和姐妹们聊得非常开心,1966年,身为陈独秀外孙女的她正在上海上初中,听到了“建设边疆、保卫边疆”的召唤,便决定来到新疆。最初,她被分到连队从事劳动,由于从小热爱艺术,她就到了营宣传队,后来又到了团宣传队。1971年,她正式成为师宣传队的一员,不仅拉小提琴,还会演奏民乐。

后来张小军在新疆结婚生子,并留在这里。“我从来没有后悔过,我们是受文工团老一辈的影响成长起来的,他们的要求很严格,也很规范,让我们知道如何做人做事。”张小军说,当时兵团的劳动很艰苦,文化生活也很贫乏,所以每次去给大家演出自己心里很高兴,因为能为劳动人民服务是一件非常光荣的事。“在现在的年轻人看来,这些可能有点难以置信,但‘奉献人民,不能自私’就是我们当时真实的想法。”

“我们是兵团文艺人,承担着宣传兵团精神的责任,只要舞台需要我们就必须坚持。”石河子歌舞话剧团年轻的现任团长李向阳说。在老一辈文艺工作者精神的感召下,剧团人时刻用这句话激励着自己,鼓舞着自己不断创作,用好的作品来服务兵团人。

撰稿:校友会

发布:许贞 

责编:王燕虹

监制:曾宪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