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0月30日下午我校跨三个校区的劳动技术学科教师们在徐汇中学西校区开展了新课标视角下劳动表现性评价课题理论研究的公开教研活动。
会议开始,劳技教研组长林芳老师介绍了课题研究背景,阐述了表现性评价对劳动素养培育的意义,并从三种途径进行文献检索获取劳动课程表现性评价的研究基础和理论依据。首先,通过研读课程标准及其解读资料,了解课标中的评价类型及内容;其次通过教师研修课程学习,厘清综合素质评价中劳动课程评价的目的、原则、方法和内容;然后通过知网、维普和百度等网络途径查看的20余篇相关联论文,做了分类,进行分析、比较和对照,总结这些文献的参考价值。
西校区龚韶华老师从劳动素质的评价出发,解析生活劳动,生产劳动,服务性劳动,社会实践等方面开展的评价细则,例举评价表格设计的类型和优势,并提供了大量范本给组内共享学习。龚老师查阅表现性评价的起源,分享表现性特点,包括劳动活动的意义,学生在劳动中的表现和思维能力的表现,教师在评价中承担的任务等,最后概括任务设计包括任务形式、任务内容、任务领域和评价能力。
南校区朱传芬老师从劳动教育评价的四个方面劳动技能评价、劳动观念评价、劳动习惯评价、劳动成果评价进行分享,查阅了相关资料,劳动素养的评价体系如何构建和实施的文献共享,通过网络化、系统化、平台化的方式采集学生劳动素养评价信息,构建科学合理的劳动素养评价体系,形成劳动素养评价结果的长期记录,推动劳动教育在初中阶段的具体落实落地。
最后林老师指出,中学劳动课程表现性评价研究还很欠缺,希望通过研究借鉴相关学科表现性评价的实践经验,从本学科劳动素养四个维度出发,正确的使用评价工具,形成合理、切合实际的评价方法,从而更好的落实劳动素养,实现劳动育人的目标。
撰稿:朱传芬
摄影:林芳 龚韶华
发布:许贞
责编:陶琦
监制:曾宪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