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实施“双减”政策,持续推进“双新”改革,暖春四月,我校以“AI赋能:培养自学自育的汇学人”为主题的教学月活动正式启幕。本次教学月聚焦人工智能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着力构建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智慧教育生态。在基础教育改革的深水区,成熟教师率先垂范,依托学校自适应学习平台,深度融合学情分析,将传统教学经验升格为动态生长的“教学智慧库”,演绎出“以智养智”的师者境界。
初中语文安琪老师执教的《那个星期天》一课,通过引导学生圈画、品析人物语言、动作、环境等描写方法,进一步感受作者将情感融入细致的描写中。安老师以回顾日常写作技巧导入新课,通过梳理文章主要内容,让学生对文本有整体认知,并借助重点语句分析,引导学生找出作者表达情感变化的描写手法,从而总结出“我”心情变化的过程。最后,利用“豆包”智能体工具,探讨其他表达人物情感变化的方法,加深学生对表达情感方式多样性的认识。教师以“问题链”+“AI支持”为主线,既培养了学生分析鉴赏能力,又利用智能体拓展知识,效果良好,学生参与度高。
高中数学赵晓燕老师执教的《平面向量基本定理》,立足于向量知识体系的关键枢纽,设计精巧,从启发性问题入手,引导学生思考核心概念。课堂上娴熟运用GeoGebra软件将抽象的定理直观化,有效辅助学生理解其存在性与唯一性。更具创新的是:赵老师巧妙整合AI工具(豆包APP),指导学生利用其进行拓展性学习,如搜索“平面向量三点共线变式题及实际应用”,实现了课堂知识向课外实践的有效延伸,在夯实基础的同时,也注重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和自主探究精神,充分展现了如何将AI技术自然融入基础知识教学,实现技术与教学目标的深度契合。
我校成熟教师以技术赋能为舵,重塑“教-学-评”生态链,既彰显了精准施策的专业厚度,更构建起素养导向的深度学习场域,让“提质增效”在“学堂”中焕发新生,这次教学月充分展现了成熟教师群体在课堂到学堂的变革中的定盘星作用与领航者担当。
撰稿:安琪、赵晓燕
摄像:教研组提供
发布:许贞
责编:卜时波
监制:曾宪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