汇学新闻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汇学新闻
师生是共同做学问的——徐汇中学2021学年第二学期科研与课程月方案
发布时间:2022-05-09 23:48:20   发布人:匿名   信息来源:暂无   点击次数:636

围绕创建上海市信息化标杆校、教育数字化转型场景标杆校,践行基于“5G+MR”自适应精准数字化学习模式,结合市级重点课题《自适应学习系统设计与实施研究》、区重点项目《构建“科创特色”五育融合课程体系的实践研究》《自适应学习系统设计与实施研究》等开展实践研究。进一步提升内涵,推进“智慧型、研究型”教师队伍建设,打造“创新型” 一专多能复合型特色教师队伍,通过“五育融合”——科艺体卫人文融合课程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努力科研兴师、科创兴校。

活动时间:2022年5月

一、成果展示

(一)微信公众号展播:抗疫科艺作品、首届师生微视频作品、学生优秀课题、“科创特色”五育融合课题校级子课题等。

(二)慕课展示:上海市名校慕课平台、学习强国平台展示。

(三)汇学自适应精准学习平台:举行第二届汇学微视频大赛(完成校本课程微视频)以及首届微视频优秀作品展示。

(四)出《汇学杂志》学生“汇研究”优秀课题专刊。

(五)长三角中小学江南丝竹联盟新作品征集。

(六)教工大会(5月27日或6月2日):优秀课题成果结题、课题中期汇报、校级立项课题开题,融合创新应用教学案例展示,首届师生微视频展示及颁奖(如果线下开学);汇学“抗疫”主题征稿展示等。

二、征稿活动

(一)“市信息化教学应用”案例征集

1.课件、微课、融合创新应用教学案例、教师网络空间应用案例:教师网上报送作品的截止时间为5月15日。

课件:基于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信息技术和多媒体技术,根据教学内容、目标、过程、方法与评价进行设计、制作完成的应用软件。能够有效支持教与学,高效完成特定教学任务。

微课:教师围绕单一学习主题,以教学重难点和典型问题解决、技能操作和实验过程演示等为主要内容,使用摄录设备、录屏软件等拍摄制作的视频教学资源。

融合创新应用教学案例:线下课堂教学中教师将信息技术作为教师组织与实施教学的工具和学生学习与认知的工具,融于教与学的过程,且教学成效明显。

教师网络空间应用案例:教师个人应用国家、市、区数字教育资源公共服务体系内的网络学习空间开展备课、教学活动组织、作业指导、辅导答疑、学情分析、网络研修等教育教学活动效果突出。

2.评选指标

1)课件

微信图片_20220513104935.jpg 

2)微课

微信图片_20220513104949.jpg 

3)融合创新应用教学案例

微信图片_20220513104952.jpg 

4)教师网络空间应用案例

微信图片_20220513104955.jpg 

3.作品制作

1)作者应对作品的原创性、真实性负责,非原创的部分需注明出处。如引起知识产权异议和纠纷,其责任由作品作者承担。

2)每件作品作者不超过3人,不接受以单位名义集体创作的作品。

3)每名教师限以第一作者身份报送一件作品。

(二)汇学“抗疫”主题征稿比赛

1.征稿主题:以抗疫精神为主题,以抗疫人物、事件、精神、感想等为主要内容。

2.活动对象:全校师生,非毕业班每班各类作品至少3件,毕业班自愿。

3.竞赛时间:2022年5月2日—2022年5月22日

4.征稿要求

类型一:诗歌

诗歌可以是古诗、现代诗,字数不限。

类型二:故事

要求感人的真人真事,字数不限。

类型三:公益海报

1)作品大小: 8K铅画纸大小(26*37CM)。

2)创作形式:平面手绘、数字板绘均可(数字板绘像素不小于150px)。

类型四:漫画创作

1)作品大小:8K铅画纸大(26*37CM)。单幅、多格漫画均可。

2)创作形式:平面手绘、数字板绘均可(数字板绘像素不小于150px)。

类型五:摄影

要求作品必须有名字。

类型六:器乐

用器乐独奏、合奏的形式将原创、改编的作品进行演绎。

类型七:舞蹈及体育舞蹈

以古典舞、现代舞、太极、武术、健美操、啦啦操等形式。

类型八:声乐及戏曲类作品

以流行演唱、美声、民族、昆剧、沪剧、京剧、越剧等形式将原创、改编的作品进行演绎。

类型九:作词

类型十:歌曲

类型十一:微视频

1)作品时长:微视频2分钟左右。

2)作品大小:视频控制在200M以内。

类型十二:魔术、沙画类(要求相关特色班级学生做)

1)作品时长:视频不超过5分钟。

2)作品大小:视频控制在200M左右。

(三)“温暖的教学”征集

1.主题阐释

“温暖的教学”主张让“人”回归教学中心,凸显教学的育人价值,体现教学过程的人文关怀,彰显教学的艺术魅力。在处理好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关系的基础上,侧重学科素养中的学科思想价值,培育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社会性等非智力因素,突显学科育人的价值。在处理好主体与客体、科学与艺术等关系的基础上,侧重教育教学过程中学习主体激发、教学艺术彰显、组织形式创新等方面,营造积极的教学氛围。在处理好外控与内生关系的基础上,侧重管理育人,激发学生的内生动力,营造有利于学生健康成长的教学环境。

选材范围

——教法学法。探索全面的、综合的、精准的学情分析技术与方法。注重启发式、互动式、探究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思考、积极提问、自主探究。重视情境创设,探索基于学科的课程综合化教学,开展研究型、项目化、合作式学习。重视差异化教学和个别化指导。

——教学组织。优化课堂教学组织形式及选课走班机制。建立学科数字教育资源,满足学生差异化的学习需求,优化信息技术背景下学生的学习感受。

——教学评价。探索实践性作业、弹性作业和跨学科作业。探索开放性、实践性、情境性命题。完善综合素质评价内容和实施办法。突出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达成。基于学生差异,探索多元化评价。

——教学管理。优化学段衔接,推进教研改革,探索学分管理,激发学校教学管理活力,创新管理特色,体现管理的教育性、人文性。

——课堂氛围。鼓励质疑、平等对话、容错扬长的课堂互动。关注社会性情感培育。创设理解、尊重、包容、支持、欣赏、积极的课堂氛围。

2.注意事项

文体:文体不拘,可以是学术论文、调研报告、叙事性案例、经验总结等。

篇幅:一般以5000字左右为宜,未在省市级以上报刊杂志上公开发表。

3.报送截止时间:2022年5月18日。

4.征文设一、二、三等奖若干名。优秀作品将择优在《上海教育科研》等陆续发表,或结集公开出版。

(四)市青年教师教育教学研究课题征集

1. 申报对象

年龄在35周岁以下(含35周岁,1987年1月1日及以后出生),初、中级职称的青年教师、教育教学管理人员和研究人员。

2. 申报课题条件

(一)研究的领域应在教育思想、课程教材、教育教学过程、现代教育信息技术的研究和应用、教育教学评价、教育教学管理等实践或理论研究的范围内。

(二)课题的选题突出实践性和创新性,必须在实践中对促进教育教学改革、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效益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和应用价值。

(三)课题申报不得有违背科研诚信要求的行为。

(四)课题研究周期一般不超过一年。

3.申报截止时间:5月31日。

(五)2022校级课题申报

1.申报要求:围绕学校重大重点课题申报子课题

1)上海市教委项目《基于5G+MR的自适应精准学习资源建设》

2)上海市电教馆市级重点课题《自适应学习系统设计与实施研究》

3)区人民政府项目《上海市徐汇中学自适应学习系统设计与实施研究》

4)区重点项目《构建“科创特色”五育融合课程体系的实践研究》

2.申报截止时间:2022年10月31日

(六)2022年汇学优秀论文评选

1.征集要求:未发表、获奖过的论文,可围绕学校重大重点课题研究撰写,可提炼线上线下融合教学经验和案例。

2.截止时间:2022年9月1日

科研与课程发展中心

2022年5月6日

 

发布:许贞 

监制:曾宪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