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进一步推进“双新”落地,本次教学月以“培养自学自育的汇学人”为主题,聚焦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新苗”们基于学校自适应平台,合理利用智能终端,进行教学方式的变革,展示了青年教师们变“课堂”为“学堂”的教学风采。
高中数学陈静颖老师为学生们带来了一节别开生面的复习课——《函数的极值与导数》。此次课程不仅是一次知识的回顾与巩固,更是一次思维的启迪与拓展。
课程伊始,陈老师从图像和导数两个角度,深入浅出地复习了极值的基本概念。通过生动的图像展示和详尽的导数解析让学生们对极值的理解更加透彻。紧接着,陈老师巧妙地运用Geogebra软件,带领学生们走进了非常规函数的奇妙世界。在软件的动态演示下,学生们直观地感受到了函数图像与导数之间的紧密联系,对数学的奥秘充满了无限好奇。
在规范求极值步骤的过程中,陈老师注重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解题能力。她通过细致入微的讲解和示范,让学生们掌握了求极值的关键步骤和技巧。最后,陈老师通过不断变换题型,引导学生们从定义、方法和思想三个层面深入探索极值的无穷变换。学生们在思考中进步,在挑战中成长,课堂氛围热烈而活跃。
高中化学余益成老师展示了《原子结构》一课,余老师以日本核污水排海事件中的放射性元素氚进行了引入,生动形象地阐述了原子结构的发展历程以及构成原子的微粒(质子、中子、电子)之间的数量关系,并引导学生理解了核素、元素、同位素等概念及其从属关系。
在跨学科知识的获取和重难点的突破中,余老师借助AI豆包技术和5G-MR眼镜等信息技术手段,让学生仿佛置身于微观世界,亲身体验了原子结构的奥秘,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高中语文陈诺老师上了《短歌行》一课。陈老师利用豆包生成式人工智能体,针对学生翻译的难点,有效解决学生困惑点,切实加深了学生对文意的理解,走进了文本,也走近了作者。
除此以外,本次公开课落实生本学堂,借助贤才觅良君的情境设计,让班级的表演爱好者、历史爱好者、歌唱爱好者都能发挥特长,提升同学们的学习兴趣,让课堂真正活跃起来。
我校“新苗奖”系列教学展示已接近尾声,青年教师在实现AI 赋能自学自育的“学堂”路上砥砺前行,为所有教师提供了“同侪共济、互研促学”的平台。
撰稿:陈静颖、余益成、陈诺
摄像:教研组提供
发布:许贞
责编:卜时波
监制:曾宪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