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从小就对科学特别感兴趣。不管是动物类的还是科技类的,我都有着旺盛的好奇心。虽然我在小学时也参加了一些科技活动,可大多都是科普类的,科创就像一个神秘绚丽的殿堂,我被它深深吸引,却只能在四周徘徊,看着它的光芒闪耀而不得其门而入。
进入徐汇中学后,以科技为特色的各种课程纷纷开展。像无人机、水下机器人、编程,还有各种科创活动,让我一窥科技的前沿。
无人机的驾驶让我多学了一门“手艺”,我的一幅摄影作品“三分丛林”还在“爱·自然”科普摄影作品征集活动中荣获二等奖。
在七年级的时候,我们多了一门编程课,我对其中的scratch很感兴趣。
后来我和同学组队参加了徐汇区第23届“汇学杯”未来工程师大赛:环保task三人行,对科创有了些认识,但真正让我得以跨进科创的殿堂大门的,还是在七年级下半学期。2020上半年,正处于防疫抗疫的特殊时期,学校动员热爱科技的同学们参加各项学校与校外单位合作的科创课程。有人工智能学习,也有自然博物馆“馆校合作”项目青少年科学诠释者培训等等。我虽然只参加了其中这两项,却已经收益良多。
从科学家做科学研究开始,我慢慢了解到做科研的步骤:从观察调研到提出问题,到获取事实,到提出假说/猜想到验证假说再到得出结论,最后评价并验证结论。之后我又开始学习科学论文的特性和要点,并试着撰写科研论文。
暑假期间,我进行了观察研究,还与多个老师进行沟通,既学习自然科学知识,也学习人工智能课程,由此,我萌生了将两者进行跨学科结合的想法,在老师的大力支持下,我提出了“听音识鸟——基于鸟鸣声频谱图智能识别鸟类的尝试”这个科研课题。
经历查阅科研论文,观察研究课题对象、数据分析形成结论,撰写论文、录制微视频、答辩演讲准备等各流程,我终于切身体验了何为科创。而我这个项目也获得了“雏鹰杯”科创达人挑战赛的一等奖。我想,这与学校平时的科创精神培养,相关课程的孵化熏陶,还有专业老师们的指导,以及给学生开设的众多科创平台,是分不开的。
值得注意的是,在一等奖的颁奖台上,我只是身穿暗红色徐汇中学校礼服的三个获奖者之一,这也从侧面体现了我校在学生的科创素养培养上的独到之处。
汇学——让我们的科创之梦由此启航。
撰稿:南校初二(13)班 常欣睿
发布:许贞
责编:曹令先
监制:曾宪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