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有效开展学校德育工作,提升德育工作者的科研水平和论文撰写能力,2024年10月22日,在徐汇中学开展了以“德育研究的选题与写作建议”为主题的讲座,邀请到了现代教学杂志执行主编刘静老师主讲。讲座由德育正高级特级教师、上海市西南位育党委书记金琪老师主持,当天参会的有上海市第六期德育实训基地成员,以及徐枫学区班主任工作坊成员,且同步转播至新疆白碱滩区教育局。大家齐聚一堂,共同学习。
刘老师首先立足选题角度,围绕“培养什么样的学生”,通过一些议题给参会老师们提供了德育研究方向,让德育研究工作聚焦到更好的立德树人,培养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比如劳动教育,爱国主义教育,情感教育,中华音乐、传统文化教育等众多视角。
刘老师现场引导大家从学校立场来思考什么是学生心理健康素养,当前的学生心理健康素养存在哪些问题,如何提升,影响因素是什么,让心理健康素养的研究上升到理论思考,能具体关注到怎样让孩子更快乐,怎样减轻孩子的学习心理压力,怎样疏导家校关系。
随着数字时代、人工智能时代的到来,创新人才培养、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创新精神的培养都是与时俱进的德育研究方向:在我们基础教育阶段要做什么,我们德育工作要做什么,如何应对各种各样的观点,真正做到人才培养。让研究落地,切实可行?
刘老师进一步通过投稿的稿件为大家分析了德育研究工作中需要完善的方面。
第一,需要理论视角。用理论作为工具来分析我们的实践工作。比如我们有自己的理论假设,据此设计开展劳动教育,然后依据苏霍姆林斯基的劳动教育理论,提出学校劳动教育应该怎么做,以及所做的工作,并且在这个过程中发现问题,再去修正想法,形成既有理论又有实践的成果。一线班主任写的文章有实践成果,但杂志更需要一些有研究性的文章,所以一定要有理论框架。
第二,拓展研究视野。不局限在学校、学生中,可以更多的关注国家发展状态,社会市场经济、文化等发展情况,观察我们不断变化的家庭生活,学校生活,也就是对教育生态的研究。把我们观察到的和我们的工作相结合,就会产生新的问题,而研究都是从问题来的。
第三,目光面向未来。让研究具有前瞻性,虽然未来具有不确定性,但总有确定性的东西,让我们的研究的成果、结论能够对未来遇到的问题起到借鉴意义。
最后,刘老师重点谈及,除了以上可以完善的地方,一方面,还需要把研究重点放在学生上。德育是围绕着人,在当下人工智能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学生群体在不断的变化,他们的交往方式、心理、成长方式在三年内会完全不一样。我们老师可能面临的都是不同类型学生的问题,可以不断的积累,通过我们日常工作,把对学生的理解作为研究的素材。
刘静主编的讲座让与会的班主任们收获颇丰,我们一定要从研究的角度中自己的履职能力和研究素养,心中有追求,立志于不只成为一个好的班主任,更要让自己成为研究者,具备成为研究者的意识,成为一个研究型的班主任。
撰搞:徐岩峰
摄影:董晓莺
发布:许贞
责编:曹令先
监制:曾宪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