汇学新闻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汇学新闻
探索职业的奥秘——徐汇中学南校八年级学生职业体验之旅
发布时间:2025-04-11 10:58:18   发布人:匿名   信息来源:暂无   点击次数:24

在快速变化的现代社会中,职业选择的多样性和复杂性日益增加。为了帮助学生们更好地适应这一趋势,2025年4月3日,徐汇中学南校八年级学生踏上了一场职业的探索之旅。通过亲身体验不同职业的工作内容和环境,学生们能够更直观地感受到各个职业的特点和要求,为自己的未来职业规划提供参考。这次活动不仅是一次知识的积累,更是一次视野的拓展和心灵的启迪。

微信图片_20250414105651.jpg 

活动当天,同学们来到信息管理学校。在老师们的精心组织下,同学们参与了13个职业体验项目。

VR未来职业探索,开启未来职业想象之门

“VR未来职业探索”借助先进的虚拟现实技术,为学生们打开了一扇通往未来职业世界的大门。在这里,学生们仿佛拥有了穿越时空的能力,能够身临其境地体验各种未来职业场景。戴上VR设备后,他们瞬间“化身”为太空探险家,在浩瀚无垠的宇宙中穿梭,探索神秘的星球,感受宇宙的深邃和未知的魅力;也能成为未来城市的设计师,站在城市的高空俯瞰,运用自己的创意和智慧规划城市的布局,设计出充满科技感和人性化的建筑与交通系统;还可以成为未来医疗领域的专家,利用先进的医疗设备为患者进行诊断和治疗,体验高科技医疗手段带来的高效和精准。这种沉浸式的体验方式,让学生们对未来职业有了更加直观、真实的感受,极大地拓宽了他们对职业可能性的认知边界。在体验过程中,学生们对未来科技在职业领域的应用有了更深入的理解,也激发了他们对未来职业的无限遐想和追求。

微信图片_20250414105716.jpg 

数字绘画工作坊,科技与艺术的碰撞

“数字绘画工作坊”,学生们踏入了现代绘画技术的奇妙世界。数位板和绘画软件成为了他们手中的创作工具,与传统绘画方式截然不同的体验让学生们兴奋不已。在这里,没有了传统画笔和纸张的诸多限制,丰富多样的画笔效果、便捷的色彩调整功能以及各种独特的绘图工具,为学生们的创意表达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他们可以轻松尝试不同的绘画风格,从细腻写实到抽象夸张,从清新淡雅到浓烈厚重,只需轻点几下鼠标或数位笔,就能实现风格的转换。在创作过程中,学生们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绘制出一幅幅充满创意和个性的作品。比如,有的同学绘制出梦幻般的星空场景,璀璨的星辰闪烁着奇异的光芒;有的同学创作了充满未来感的城市画面,高楼大厦和飞行汽车交相辉映。通过这个项目,学生们深刻感受到了科技为绘画艺术带来的巨大变革,体会到了现代绘画技术的独特魅力,也激发了他们对艺术与科技融合领域的浓厚兴趣。

微信图片_20250414105719.jpg 

微信图片_20250414105723.jpg 

微信图片_20250414105728.png 

流光溢彩,探寻非遗艺术魅力

“上海灯彩制作”项目充满了浓厚的艺术氛围和文化底蕴。学生们跟随老师的指导,一步步深入体验上海灯彩这一传统工艺的制作过程。首先是准备材料,竹条和铁丝是搭建灯彩骨架的关键材料,竹条需要经过精心挑选和处理,确保其柔韧性和强度。在搭建骨架时,学生们要小心翼翼地将竹条弯折成各种形状,用铁丝固定,每一个弧度都需要精确把握,稍有偏差就可能影响整个灯彩的形状和稳定性。骨架搭建完成后,就要用宣纸或丝绸糊面,这一步同样考验着学生们的细心和耐心,要确保纸张或丝绸平整地粘贴在骨架上,不能有褶皱或气泡。制作过程中,学生们深刻体会到竹条弯折弧度、颜料浓淡把握的重要性,稍有差池就会影响灯彩的韵味。当亲手制作的灯彩亮起,那柔和而温暖的灯光透过色彩斑斓的灯罩散发出来,仿佛穿越时光,将上海灯彩这一非遗文化的独特魅力生动地展现在大家眼前。学生们在这个过程中,不仅学到了传统工艺的制作技巧,更感受到了非遗文化的博大精深,增强了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传承意识。

微信图片_20250414105731.jpg 

微信图片_20250414105736.jpg 

点心制作初尝试,打开餐饮职业新视界

在这个项目中,学生们开启了一场传统美食制作的奇妙之旅。一开始,仅仅是和面这一步,就给许多同学带来了不小的挑战。不少同学对松散的面粉束手无策,即便费了很大力气,面团依然不够光滑、紧实。在老师耐心细致的指导下,大家逐渐掌握了揉面技巧。接下来的擀皮环节同样不简单,右手持擀面杖前后滚动,左手还要捏着面皮边缘匀速旋转,想要擀出又圆又薄的面皮,需要十足的耐心与巧劲。而包饺子时,馅料的多少、捏合处的紧实度,每一个细节都考验着学生们的动手能力。当看到老师灵巧的双手在片刻间就包出一个个月牙般精致的饺子时,学生们深刻体会到,这看似平常的手艺背后,是无数次练习和岁月沉淀的结果。

通过参与制作水饺,烘焙蛋糕,制作米浆茶饮等项目,学生们不仅学会了这些手艺,更在实践过程中,感受到了手工制作美食的温度和快乐。

微信图片_20250414105739.jpg 

微信图片_20250414105742.jpg 

微信图片_20250414105746.jpg 

这次职业体验活动,学生们不仅学到了知识,更重要的是,他们学会了如何将知识应用到实际中去。每个项目都是一次全新的尝试,每一次尝试都是一次成长的机会。学生们在体验中发现自我,在探索中明确方向,为未来的学习和生活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这是一次学习和探索的机会,更是一次自我发现和成长的旅程。学生们通过亲身体验,不仅对各个职业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对自己的兴趣和未来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01

微信图片_20250414105748.jpg 

02

微信图片_20250414105751.jpg 

03

微信图片_20250414105754.jpg 

04

微信图片_20250414105757.jpg 

05

微信图片_20250414105759.png 

 

 

学生感受

这次的职业体验活动,让我体验了包饺子的全过程。第一步揉面我就遇到了困难,首先倒入面粉,慢慢加入水,用手指尖画着圈搅拌。当面粉渐渐凝结成絮状,就要开始用掌心根部用力揉压。但是无论我怎么揉压,松散的面粉始终揉不到一起,在老师的帮助下,我揉好了面团。醒好的面团被搓成长条,揪成一个个小剂子。我学着老师的样子用擀面杖擀皮,右手持杖前后滚动,左手捏着面皮边缘匀速旋转,却怎么都擀不圆,最终勉勉强强擀出了凹凸不平,歪七扭八的面皮。这时,我明白了这些看似简单的动作,在实际操作中却需要十足的耐心与巧劲。然而在包饺子时我包的饺子总是歪歪扭扭,不是馅料放太多撑破了皮,就是捏合处不够紧实。看着老师灵巧的手指翻飞间就包出月牙般漂亮的饺子,我才明白这看似平常的手艺里,藏着多少岁月的沉淀。当热腾腾的饺子出锅时,那缭绕的蒸汽中不仅飘散着食物的香气,更升腾着一种质朴的生活智慧。薄皮透出馅料的颜色,咬一口汁水四溢。虽然包出来的饺子形状没有那么完美,但吃起来却比平日里的要美味得多,因为这是我通过自己的努力,收获的劳动成果。

——初二13班潘昱欣

学校组织我们参加了这次信息技术学校的职业体验活动,带来了一份新奇又难忘的回忆。当走进饮品制作区,空气中弥漫的香甜瞬间勾起我的好奇。做贵州冰浆时,手忙脚乱中少放了糖,味道虽不太完美,却满是探索的兴奋。切柠檬时,原以为简单,实际却艰难,柠檬滑溜溜的,柠檬皮也格外坚硬,让我费了好大劲。不过在不断尝试下,还是成功做出了椰子柠檬茶。这次职业体验,让我明白动手实践远非想象中容易,也让我对职业技能有了更深的敬畏。

——初二15班周嘉绎

通过这次社会实践,在尝试不同职业后,深感每项技能都需长期磨炼。技能背后是重复的训练与专注。有些靠体力,有些靠脑力,但都离不开“熟能生巧”。动手制作一盏上海风格的简易彩灯,从准备材料、拼接骨架,到描绘花纹,粘贴各个部分,每一步都充满趣味。当灿烂明亮的灯光透过亲手制作的灯罩时,仿佛触摸到了这座城市非遗文化的独特魅力。 看似简单的工艺,却需耐心与巧思——竹条弯折的弧度、颜料浓淡的把握,稍不细致便失了韵味。点亮成品的那一刻,突然懂了老匠人“慢工出细活”的执着。这抹彩灯里,摇曳着手艺的传承,也照亮了中国文化长河的浪漫。跨界体验让我明白:专业无捷径,唯手熟尔。敬重每一门手艺,也激励自己深耕所长。

——初二16班 柴苏洋

4月3日,我们踏入上海市信息管理学校,开启了一场奇妙的手工制作职业体验。我了解到中华民族用香历史源远流长,从古老的夏商周跨越岁月直至近现代,《离骚》《诗经》等诸多古籍皆有关于香的记载,它远比西方香水的出现要早得多。这时,我深深折服于中华历史的博大精深。当我看见亲手制作的作品时,心中满是成就感。同时,我们也要努力学习,传承好中华文化,不负青春,不负将来。

——初二18班朱涵悦

 

撰稿:汪青兰  殷翌灵( 初二(13)班学生)

摄影:带班老师们

发布:许贞 

责编:归文菁

监制:曾宪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