汇学新闻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汇学新闻
红韵汇壮志 | 有公足壮海军威:徐汇中学深情缅怀甲午英烈邓世昌校友
发布时间:2024-09-19 16:39:28   发布人:匿名   信息来源:暂无   点击次数:39

转载自:文明徐汇

9月13日,我主持了初二(6)班一场令人难忘的主题班会,纪念邓世昌校友牺牲130周年。通过这场班会活动,我知道了邓世昌是中日甲午海战中为国捐躯的民族英雄,是我们徐汇中学1860年的校友,我为有这样的校友而骄傲。在130年前中日甲午海战当中,邓世昌舰长带领致远号在最后时刻冲向了日本联合舰队的松岛指挥舰,全舰有246名官兵为国殉难,他们的英勇事迹可歌可泣,他们是保家卫国的民族英雄,我们要学习邓世昌和他的战友们这种英勇无畏、甘于牺牲、为国奉献的精神,更要倍加珍惜我们今天来之不易的和平生活,在徐汇中学的大家庭里面,努力学习,磨炼意志,积极参加学校的各种活动包括我们的科技创新等活动,不断提高自己的本领,将来报效祖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力量。

微信图片_20240923142931.jpg 

甲午一百三十周年祭主题班会场景一览。

微信图片_20240923142946.jpg 

9月13日,作者主持缅怀甲午英烈、民族英雄邓世昌校友主题班会。

鲁宗元同学和班主任许静妍老师,详细介绍了邓世昌校友在上海徐汇的求学概况和在甲午海战中最后的归宿。即1849年,邓世昌出生于广东番禺龙导尾乡龙珠里(现广州市海珠区龙涎里),他父亲是位茶叶商人。邓世昌幼年生活在广州,11岁那年他跟随着父亲迁到了上海,入读教会学校、当年叫徐汇公学(1850年建校),期间学习法语、英语及算术、地理、天文、气象等汇学课程。受龚自珍、林则徐等人的进步思想影响,邓世昌决心抛弃科举仕途,寄兴趣于经世致用之学。在上海时,邓世昌经常漫步黄埔江边,看到许多外国舰艇在江上横行霸道、气焰嚣张,更萌发了投军报国的远大抱负。少年邓世昌甚至认为水师当是国防之重!

微信图片_20240923142949.jpg 

上海市政协委员、正高级特级教师、特级校长曾宪一介绍徐汇中学悠久的办学理念。

微信图片_20240923142951.jpg 

鲁宗元同学介绍邓世昌校友求学往事。

接着,班主任许静妍老师介绍了英烈牺牲日的概况。即1894年,朝鲜爆发内乱,当局请求清政府派兵协助回复秩序。日本则以保护使馆和侨民等为由,派兵侵朝并突袭中国北洋舰队,挑起中日甲午战争。当年9月16日,清政府抽调4000陆军增援平壤,由丁汝昌统率、邓世昌管带的致远舰等10艘战舰护送。就在返航途中北洋舰队与日本联合舰队黄海相遇,黄海海战爆发。双方激战中,北洋舰队的旗舰“定远”瞭望台被击毁,丁汝昌虽然身受重伤,但他仍支撑着在甲板上继续督战,激励将士奋力抗敌。由于“定远”的信号装置被敌舰摧毁,北洋舰队无法统一指挥,遭到日舰前后夹击。定远舰舰首被敌方击穿后,船上起火、情势危急。为保护旗舰,邓世昌沉着指挥致远舰官兵主动迎敌,并且给与多艘敌舰以重大杀伤!

微信图片_20240923142954.jpg 

班主任许静妍老师介绍黄海大战中英勇冲锋的致远舰。

微信图片_20240923142957.jpg 

中队代表朗诵人民英雄纪念碑碑文。

微信图片_20240923143000.jpg 

中队红领巾代表给课外辅导员戴上红领巾,左一为作者。

微信图片_20240923143004.jpg 

徐汇中学党委书记吴洁(中)和课外辅导员在校园合影留念。

然而,不多久致远舰已呈弹药将尽之际,为扭转战场局面,邓世昌毅然指挥致远舰撞向敌舰,不幸中途舰体爆裂沉没。邓世昌落海后,本有机会获救,他却断然拒绝,誓与致远舰共存亡、义不独生,自沉于汹涌的海涛之中。船上两百多名爱国将士,绝大多数在9月17日以身殉国,致远舰沉没的地方在鸭绿江入海口附近五公里处,只有七位勇士在丹东获救。

微信图片_20240923143007.jpg 

1962年经典影片《甲午风云》中的邓世昌艺术形象,由李默然扮演邓世昌。

微信图片_20240923143010.jpg 

甲午英烈、民族英雄邓世昌的大理石塑像。

微信图片_20240923143013.jpg 

1894年9月17日致远舰冲锋陷阵的最后留影。

我们的主题班会,得到了党委副书记郑静洁老师和课外辅导员八院宣传科长陈晨、上海社科院王泠一博士和《新民周刊》主笔姜浩峰、园林绿化工程师管敏华的精心指导。徐汇中学党委书记吴洁老师在这场主题班会总结时首先向课外辅导员们表示了衷心的感谢,即她向大家指出:“很高兴能来参加我们初二6班邓世昌牺牲一百三十周年主题班会,在此先代表学校感谢课外辅导员和王泠一博士对学校工作的支持。刚才鲁同学介绍了民族英雄邓世昌的生平,班主任介绍了邓世昌致远号故事,还有同学们人民英雄纪念碑碑文的中英文朗诵和《邓世昌》歌谣演唱,都体现了我们对邓世昌这位民族英雄的致敬和缅怀。同时,从英雄的故事中我们也感受到了国家弱小就要挨打。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关注到最近的一则新闻:两艘德国军舰将过航台湾海峡,而且还不打算通知中国,我们外交部发言人毛宁表示中国坚决反对,这个底气来源于什么,我想就是我们国家海军实力的提升。刚才课外辅导员管老师介绍的邓世昌号军舰和陈晨老师介绍的和平方舟,就是体现了我们海军综合实力。保家卫国,离不开国家综合实力的提升,离不开科技创新,这靠什么,靠科技人才。郑静洁老师刚才也介绍了徐汇中学的科创教育,学校为我们同学提供了很多科创拓展课程,希望同学们都能够积极参与其中,培养各方面兴趣,打下坚实的基础,未来我们才能更好的为国家发展做出贡献!”

微信图片_20240923143016.jpg 

郑静洁老师介绍汇学科创成就以告慰邓世昌英烈校友。

微信图片_20240923143018.jpg 

课外辅导员陈晨介绍人民海军和平方舟号。

微信图片_20240923143022.jpg 

课外辅导员姜浩峰在校史博物馆马相伯先生塑像前留影。

微信图片_20240923143025.jpg 

课外辅导员管敏华介绍人民海军邓世昌号。

微信图片_20240923143028.jpg 

微信图片_20240923143031.jpg 

微信图片_20240923143035.jpg 

人民海军岸上、海上分别举行甲午海战一百三十周年主题祭奠仪式,缅怀为国捐躯的英烈们。

这场主题班会结束后不久即开始了小长假,大家还都是意犹未尽。如假期交流中,鲁宗元就告诉我和同学们:“邓世昌来上海的时候,和我们一样大。可是在黄浦江畔,邓世昌看到的世界和我们完全不一样、即外国军舰横冲直撞!”鲁宗元同学在本次主题班会之前,就积极通过网络收集了邓世昌的相关资料,包括其在汇学求学生涯。班会上他向同学们介绍了邓世昌的简要经历。他说:“邓世昌可以根据世俗传统,走科举仕途,去做官,也可按照父亲的安排,学商业当买办,去赚钱。但在上海求学期间,邓世昌看到了列强的野蛮,从此立志投军报国。”从一个有志少年成长为中国第一批现代海军军官,鲁宗元认为勤奋的学习是一种基础条件,纪念和学习英雄校友,将激励他认真读书,长大也能成为一个对国家有用的人。

小长假里,班主任许静妍老师也感慨地告诉大家:“历史,应该被铭记,每一个伟人的牺牲与呼唤应该被听到,时时刻刻记住这悲痛的历史。邓世昌校友的英勇事迹和崇高精神不仅是历史的宝贵财富,更是激励我们前行的力量源泉。但历史不应该只用来歌颂英雄,更应该用来警醒世人,我们生活在一个和平的时代,但是中国的崛起和昌盛是前辈们用鲜血浇筑而成的。甲午海战带给我们的不仅应是历史的回放、伤痛的怀念,更应该是激励和奋进。我相信,在未来的日子里,孩子们一定会以邓世昌为榜样,不断努力,走好这个时代的复兴路。”

我在和王博士交流中,他又介绍了周恩来总理在天津南开中学求学时的一篇作文《海军说》、即反映了当时周恩来的海军梦。在周恩来成长年代,远道而来的帝国主义列强用几艘军舰、几门大炮就轻而易举地进入中国烧杀抢掠,无疑给他年少的内心留下极大伤痛,他深切感悟没有强大海军,海防形同虚设,只有建设强大的海军,中华民族才能从根本上改变被侵略被侮辱的命运,进而在世界民族之林争一席之地。他在《海军说》中将海军与陆军进行比较来凸显海军对一个国家的重要意义。1915年的周恩来就强调说:“陆军仅能施威于境内,擢武于边疆,山川之阻,有难色焉。不若海军之可航彼领湾,守我海港,保卫旧疆土,辟新大陆,惟焉是赖。”我告知王博士的是,自己一直很敬仰周恩来总理风范。有诗为证:

周公馆的灯光

——致敬伟人周恩来

苏子桐

夜色如墨,缓缓铺陈,

周公馆,在思南路的藤萝掩映中静静伫立,

红瓦双坡下的灯光依旧明亮,

穿越时空的长廊,

仿佛听到78年前的故事在流淌。

这灯光,是岁月的眼眸,

看见了周总理每日忙碌的身影,

多少次深夜长谈,伏案执笔,

革命的火种,在这里燎原,

为了民族的解放,他昼夜不息。

这灯光,是历史的见证者,

诉说着国共和谈的烽火连天,

中外记者招待会扣人心弦,把真相告知海内外同胞,

大声疾呼“李闻惨案”,“心不死,志不绝”,

相约民主人士举行座谈,建立广泛的统一战线。

这灯光,是信念的火种,

燃烧在黑夜的尽头,

不惧风雨,闪烁着真理的光芒,

启迪我们的心灵,

成为我们追求的信仰。

这灯光,是知识的灯塔,

它照亮迷雾,也照亮梦想,

指引我们探索未知的疆域,

无数青年,曾在此驻足,

汲取力量,踏上新的征途。

啊,周公馆的灯光,

你见证了伟人的智慧与光芒,

辛劳与付出,铸就了不朽的篇章。

我们将怀着敬仰,

为振兴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刻苦学习,奋勇担当。

春风轻拂,夏雨绵绵,

秋露微凉,冬雪飘飘。

四季更迭,岁月流转,

唯有这灯光,永恒不变。

让我们铭记这份光,

让它在心中永远闪耀。

无论走到哪里,无论何时何地,

都能感受到这份温暖与力量,

引领我们前行,直至梦想的岸旁。

作者:徐汇中学学子、“文明徐汇”红韵小记者团成员苏子桐

编辑:师好好

 

发布:许贞 

监制:曾宪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