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月19日,2020中国教育学会科创教育发展中心年会暨徐汇中学科创特色展示在我校举行。大会由科创教育中心总协调曹根林主持,徐汇区教育局党工委书记姚黎红,中国教育学会科创中心主任张志明,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上海市教育学会会长尹后庆,上海市教委副主任倪闽景参加本次大会并讲话。
姚黎红书记发言致辞:徐家汇是西学东渐的发源地,也是科创教育的新兴地,徐汇是大院大所的集聚区,拥有中科院上海分院等121家科研机构,上海交大等18所高等院校以及国家级漕河泾新兴技术开发区。徐汇中学是170年老校,近年来在曾宪一校长带领下创成上海市科创特色高中,致力于完善科创教育体系、管理体系,打造了生命科学、工程科学等前沿的科学课程,成为全球创新教育联盟OECD上海首批项目校、科技部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首批实验校。青少年是祖国和民族未来科技创新的希望,这也对如何推进科创教育提出了更高要求,今天在徐汇中学汇聚多方思路,碰撞思维火花,了解全国科创教育的发展情况,探索出一条科创教育新道路。
徐汇中学去年创成了上海市科创特色高中,在全市科创教育排头兵,实现“三主”作为:本校是课程开设的主导,本校教师是课程实施的主体,本校中学生是科学研究的主人。
正高级特级教师曾宪一校长发言中讲到关于科创教育特色办学的十点感悟:
一、以科创特色为抓手提升学校办学品质和育人品质的有效途径。科研兴师,科创兴邦。
二、特色学校的办学目标是学校特色与质量并举,师生全面又个性发展。徐汇中学历史上就有“崇尚科学,文理兼通,中西贯通”的传统。科创特色办学目标是建设基于科创特色的研究型学校,师生都有研究的品质,把学校办成科学家工程师的摇篮,培养学生能够提出有价值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动手实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跨学科综合创新思维能力,为学生未来解决钱学森之问奠定学识学力基础。
三、特色办学应该是全员参与,绝不是部分学生、个别特长生或特色项目。所以科创要全员特色,在基础课程中渗透,在两类课程中提升。所以,科普创新精神教育是重点,要培养学生追求真善美的情怀。
四、特色创建的主体应该是区域教育局主办,学校师生承办。不仅仅是校长,所以汇学的师生经常听到这样的鼓励:在科创教育方面,徐汇徐汇,慢慢都会;徐汇徐汇,什么都会。
五、特色师资的培养要鼓励自学成才:第一,特色师资培养好了才开课,这是一个误区。其实在创新教育面前,只要孩子们玩起来,能者为师,没有老师也照样可以开课;第二,老师和学生以自学探究为主,相信学生具备探究能力是教师教学的道德立足点。
我校成立了科研与课程发展中心,牵头设计和实施科创课程,成立了科技创新教研组。我校还成立了23人的科研员队伍,科技创新团队有人工智能团队、交通工程团队、生物工程团队等;跨学科教研组有科艺团队、3D打印团队,5GMR团队等,所以队伍建设是一个重要保障,还有校外兼职导师队伍:有3所科研所6所高科技公司9所大学的70位教授担任导师。
我校至今培养了180名复合型科学课特色教师队伍。语文老师开波音787,英语老师教水下机器人,政治老师变魔术,体育老师教无人机。
六、特色办学要做到与学校工作结合:特色办学在基础型课程中有机渗透,在拓展型和研究型课程中提炼升华。学会研究才能让学习真正发生,会研究的孩子才真正会学习,才有可能培养创新的能力,所以学校要以研究为抓手为努力方向。科创德育课程围绕职业生涯导航和社团活动进行研究型学习,我们各有33个学生社团和职业体验点。
七、特色课程实施采用的教学方式:理科的学习应该在实验室中学,在大厂大院中学;文科的学习应该在图书馆中学,在行万里路的研学当中学,不应该只在课堂的板凳上学。我们鼓励学生做研究做学问,鼓励高年级学生以大带小做课题研究,所以我校连续三年参加上海市中小学生优秀课题社会化评价获优秀率数量全市第一,优秀率100%。
学校倡导线上线下融合的全息学堂建设。“内容为王”——培训5G+MR团队教师,制作能直观可视的学习重难点的MR课件,让教师成为课件的开发者、制作者、专利的拥有者。
八、特色办学评价的着重点是自评为主,注重多元过程评价。第一个多维度评价即知识评价,技能评价和素养评价。第二个多视角评价即学生自评,同学互评,老师测评。第三个多阶段评价即中期评价,终期评价,学分认定。
九、德智体美劳的五育融合主要应该体现在科艺体卫融合课程中。
十、特色办学指向创新教育。科技引领未来,科创就是面向未来的创新教育。干在今天,想着明天,为了后天。科创教育使我们“教育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有了可能。所以校长不单要重在顶层设计搞好内部治理,更应该跨界成为外交家、社会活动家,为学生提供更多更好地科创研究平台。
科创教育发展中心主任张志敏就2020年中心主要工作作了年会报告:创办“外滩教育论坛”、成立学术专家委员会、面向西部地区开展“种子教师”培训、开发建设科创教育中心线上平台……,并举行了科创教育发展中心信息平台的开通仪式。
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上海市教育学会会长尹后庆提出了创新人才的三个核心要素。
究竟是什么创新人才?尹后庆提出创新人才应当具备三个核心素养,包括:科学与人文的知识及能力、发明创造的思维品质、稳定健全的心理素质。发明创造的思维品质其核心是设计思维。这里的“设计思维”不能从狭义来理解,而是一种以产品(结果)为导向,通过理解问题产生的背景、梳理问题内部结构,催生洞察力,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并选出最佳方案的的能力。其中包括2个重要的思维品质:
创造性思维:即善谋,能够针对问题提出多种解决办法。
批判性思维:即善断,能够在各种制约条件下,找到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法。
在心理素质方面,一要培养人格:包括能够快速适应环境、及时调整应对策略的能力,以及抗压能力;二要提升情商:包括情绪的控制与利用,以及感悟他人情绪的能力,这也是领导力的重要核心要素;三是培养社会交往的能力。艺术是心灵和情绪的营养源和稳定剂。“在提倡五育并举、五育融合的背景下,科创教育不能只是热热闹闹地搞科技活动,而是要培养真正具备创新素质的一代新人。”
上海市教委副主任倪闽景讲话指出,科创教育在我国仍然处于启蒙阶段。如今的科创教育存在三个方面的问题:
第一,科创观念有问题。很多人认为科学是准确无误的,可实际上科学从来不是“准确”的,相反科学具有不完备性。
第二,科创教育方法有误。科创教育一定是强调动手动脑相结合的。而如今的科创教育往往停留在两个极端,“要么让孩子不停做题,要么就是搞各种活动”,如何将两者结合起来值得探索。
第三,科创教育内容陈旧。内容的陈旧会导致学生兴趣的缺乏。其实,孩子们面对如今的新科技是充满兴趣的。而现在孩子们面对的实验情境,常常仍然是“一个斜坡上放一个木块”。
对于如何提升科创教育呢?倪闽景提出了两条路径:
一要让兴趣变为志趣,让孩子们在科创实验中感受“高峰体验”。
二要打开校门,整合社会的力量。徐汇中学在集中资源方面起到了很好的示范。
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杨念鲁认为未来教育发展存在三个趋势:
第一,关于怎样看待知识。未来,知识更新的周期大大缩短。第二,关于怎样看待学习。
未来的学习一定不仅仅限于课堂和学校,学习可能发生在线上,可能发生在社区……个性化、多样化、泛在化的学习将会成为主流。第三,关于怎样看待教育。未来的教育一定要创造真实的情境,让孩子面对真实的问题,并在老师的引导、书本及其它资源的辅助、工具的运用下,找到最优的解决路径。
中国科学院汪品先院士、中国教育学会秘书长杨银付通过视频,对目前国内科创教育现状作了介绍并对科创教育发展中心提出了殷切期望;成都七中党委副书记、高新校区执行校长史玉川,贵阳六中校长魏林,上海市建平中学西校校长赵之浩,上海民办永昌学校校长罗永祥,就学校科创教育方面的探索作了交流发言;上海市黄浦教育局局长姚晓红、四川成都教育局副局长刘启平、合肥市蜀山区科学技术协会副主席刘涛对各自区域的科创教育发展作了介绍。
撰稿:马云豪
摄影:陆舟斌
发布:许贞
责编:史莉莉
监制:曾宪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