汇学新闻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汇学新闻
夸夸我的好学校(汇学征文展播14)
发布时间:2021-04-25 23:28:09   发布人:匿名   信息来源:暂无   点击次数:313

念诵路上的汇学,厚烈而柔婉,尘香与朦胧在她鬓边,飞满一百七十年。

自我入徐汇校园,已将近四年。某天体育课,树浪在秋冬之交的将寒未寒时翻卷,阳光很亮,身前站着指导中考项目的老师,有三两位同学,劲绳时不时甩破空气。一切都散漫、柔和、有条不紊地推进,让人能安心置身其中,将一切视作必然。也兴许正是过分的闲适激发了思考,一个念头撞进脑海:很多年以后,我还会想起这样一个树影婆娑的午后吗?一个属于初三的、平常却温暖的时刻。

那么没来由,又揭示了人生中某些难以避免的遗忘。这个时刻,既然是初三这段独特生活的投射,那么忘记它,便意味着冲浪者在勇面大涛时,悄无声息将身上某件并不昂贵,却有意义的小东西遗落入海。

在我看来,汇学最大的特别之处便是沉蕴了一种诗性,出自一百七十年漫长的迷思,与徐家汇这块繁华路段的位置。

诗性可以体现在即定环境里,我们从中汲取审美上的愉悦,进而对生活有更深的感知。

午休或体锻课,解散活动时,一群人奔上绿茵热烈角逐,一群人抢似的去借器材自主练习,另一群人则同我一样,三两地漫在其中。话题总是不定,在跑道上扫视四周,红白色相替好漫长,像巡游进自己将至的未来。踏足银杏掩藏的石板,它悄然钻入古楼后,秋季就变成供人享用遍地金箔的原野,通向风箱间,尽头用一条输水沟渠与外界联结;或转入青绿小径,生长李树的花圃,她在那一季,鲜美饱满。偶尔还能遇到摇树的清洁工,我们拾一把,包起来去卫生间洗、剥来吃,亦个个都注意卫生不敢贪嘴。这又跨过一个维度,是味觉上的惊喜了。笑,走,去很多地方,把校园丈量个遍,里里外外都知根知底。

但偶然遇见的环境更加令人垂怜,或许因为那是个体境遇的缘故吧,人们总认为这比大众所都能经历的要珍贵。诗迸发出来,给了读者以全新的经验。

预初那年冬很冷,汇学泉都结得冷硬。我们散出来,在四周草地上捡拾掺杂泥土草叶的冰,去砸,手冻红也是乐在其中的。有大胆者甚至一步跨到了泉身第二层。运动会,多么亲切而指向广阔天地的词语呀!我曾全程注目着挚友在八百米中落到第二,拐过一个弯,又坚定冲到最前,跑了第一;也曾玩手机被没收,于是愤而与同学下看台,在楼梯后全家买一个甜筒,回来后照例挨批,当时多有不平,现在也单是觉得很乐,至少玩性未失。我读的文人也总是有玩性,印象最深的是徐志摩,大雨天跑到桥上看彩虹,他声称出自“纯粹诗性的信仰”。

勤体馆是我们这一届入学近一年后才挂牌落成的,一楼是大礼堂,她开放前我们起的私人称呼,叫“剧院”。放学后,与朋友往报刊亭买干脆面,进校溜回“剧院”大排的座位最上面,俯瞰整座空旷,在半昏暗里一起吃,非常惬意且有反叛的意味,放到文学、影视作品里也可称不枉时光。

二楼体育馆,是我第二次有了诗兴的地方。室内开暖色灯,把风雨挡在外面,但风雨还是越过一面大墙透进来勾人。这次很想拿到一个望远镜,像小时候,一个人跑到小区最高的楼顶,向一侧奔泄不息的街道远眺,捕捉每一个细节。抬头便能看见整块入雨的徐家汇在水线中沉浮,另一旁是修建未完的高楼工地,吊臂纵横,致力于运输装卸,越过马路,大片商区矗立。那时就想为它写,纪念这些曼妙的灵感,直到今天痛快地写了许多。

可我到底是没拿到望远镜,加紧的学习脚步将要把雅兴挤到一边,树影婆娑的午后也终将在某一天面目模糊。至那时,应该是我毕业,完成全部学业,乃至有了事业已经许多年了,任何事被印进历史都会变得扁平。

但空气里跳动的诗性呢?

一批人走,换了新面孔进来。还记得当过两三次接待老校友的志愿者,他们交谈甚欢,透过年岁勾勒记忆,那是我们所不能触及的。也和学妹谈过他们那一届,现在分校开放了,班级也扩招,每群人都酿着自己的故事。因此我们知道,诗性会生生不息地繁衍在这片校园,不必担心它削减或远离,而写诗人,不断地奔向下一片沃土。

他们生命之中都有一段经历,或长久以往,或偶然绽放,至少有一刻很美。

汇学的诗是流淌不尽的。

撰稿:初三(3)班 尚天睿

发布:许贞 

责编:曹令先

监制:曾宪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