汇学新闻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汇学新闻
音乐在心灵中绽放
发布时间:2021-06-30 23:17:16   发布人:匿名   信息来源:暂无   点击次数:626

微信图片_20210701111314.jpg

微信图片_20210701111316.jpg 

2021年6月25日下午,徐汇区史莉莉音乐名师工作室邀请著名华人指挥家汤沐海来我校指导。前来参加活动的还有上海民族乐团的琵琶演奏家俞冰先生、二胡演奏家卢璐女士、以及中国交响乐团驻团作曲家李劭晟先生等。活动得到了上海市教委教研室、上海音乐家协会、上海市中小幼教师奖励基金会、上海市教育学会中学艺术教学专业委员会、上海音协民族管弦乐专业委员会、汤沐海(上海)音乐艺术工作室等单位的支持。上海市艺术教研员钱熹瑗女士,中学艺术教学专业委员会张荫尧主任,上海音乐家协会民族管弦乐专委会副会长蒋薇女士,徐汇中学校长、正高级特级教师曾宪一,徐汇中学科研与课程发展中心主任、正高级特级教师、上海音乐家协会民族管弦乐专委会副会长、徐汇区音乐名师工作室、徐家汇枫林学区名师工作室主持人史莉莉参加活动。活动由徐汇区史莉莉音乐名师工作室学员王添翼、沈梦来主持。

微信图片_20210701111319.jpg 

曾宪一致欢迎辞并告诉来宾,徐汇中学非常重视艺术,因为艺术教人求美,科学教人求真,人文教人求善,所以我们希望通过艺术让孩子心里美美的。热爱民族音乐就是爱国。徐汇中学做了多个零起点的音乐特色班,有零起点的中阮班、陶笛、二胡、扬琴、打击乐、江南丝竹等,刚刚又引进了智慧钢琴,我们希望每个孩子至少会一种乐器。美育让人学会欣赏美、传递美、创造美,自信美。艺术是最高等级的教育,我们做跨学科艺术教育,重点推进了科学和艺术融合。我非常希望大师们创作出与时俱进孩子们喜欢的好作品。艺术会让孩子的人生越来越精彩、越来越美好。

微信图片_20210701111321.jpg 

上海市中学艺术教学专业委员会的张荫尧教授则与现场学生们分享了自己学习音乐的感受,他说“我小时候非常内向,但在学二胡的过程中慢慢发现,原来这把琴会说话,所以我想告诉大家,音乐是多么有趣啊,不管是悲伤还是欢乐,无论怎样的情绪,你都可以体验。前提是要喜欢,但真正的喜欢并不容易,是需要花点心思去思考的,所以真心感谢汤沐海老师这样的大师能够支持中小学艺术教育!”

微信图片_20210701111324.jpg 

史莉莉名师工作室致力于美育的教学研究,撰写出版了《音乐在心灵中绽放》。疫情期间邀请了15位大师通过线上线下的讲座和大师现场指导实践演奏,就是想告诉学员们,当思想成为一种禁锢时,“美育”能开启人类的心灵。美的音乐是天籁之音,以美感人、以情动人,美的音乐令人神往。审美是可以培养的,审美教育是可以普及和提高的,老师们要思考如何让美好的音乐在学生的心灵中绽放。

微信图片_20210701111327.jpg 

作为著名的华人指挥家,汤沐海先生曾受赫伯特·冯·卡拉扬之邀,指挥柏林爱乐乐团并一举成名,先后受邀指挥众多世界著名乐团,如德国巴伐利亚广播交响乐团、英国伦敦交响乐团等等。虽倍享国际声誉,汤老师始终心系祖国,希望孩子们在音乐的学习体验中大胆表达,充分享受音乐带给自己的情感共鸣和体验,进而了解并喜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微信图片_20210701111330.jpg 

活动中汤沐海先生聆听了上海市徐汇中学学生国乐团带来的作品并与孩子们进行了现场互动与指导。他用非常朴实的语言让孩子们知道,音乐是每个人自身由衷抒发的一种情感,无论是演员还是观众,把自己的情感全情投入到音乐中,不仅能使自己在其中获得深刻体验,更能把这份情感传递给观众,形成互动。

 

为了更好地引导学生理解,他请俞冰先生和卢璐女士进行现场表演,两位艺术家分别演奏了创作作品《牛》和二胡名曲《空山鸟语》,无论是具有现代感的作品还是传统经典,他们都为学生们传递了同一个信息,即音乐是一种语言,首先需要与自己对话,寻找内心的声音,在演奏中注重与观众的情感链接,用音乐呈现出张力,进而激发观众共鸣。

微信图片_20210701111338.jpg 

图为 俞冰先生现场演奏他的创作作品《牛》

微信图片_20210701111340.jpg 

图为 卢璐女士现场演奏《空山鸟语》

汤老师告诉现场的孩子们,每个人都需要打开自己,无论你是乐队演奏者或是现场聆听者,如果把自己设立在“close”的封闭状态中,音乐带来的多样性的体验就会缺失,所以大胆地表达与热爱是学习音乐最为重要的。

微信图片_20210701111345.jpg 

(汤老师与现场师生的互动)

微信图片_20210701111348.jpg 

微信图片_20210701111350.jpg 

(徐汇中学学生的现场演绎)

为了让学生们有更多可以演唱的歌曲,他邀请李劭晟先生为孩子们创作适合当代学生演唱的歌曲。此次李老师带来了他的学生、今年毕业于上海音乐学院附中的闫言同学创作的歌曲《春晓》。闫同学说自己是现场学生的同龄人,这段时间在阅读古诗词的过程中寻找创作灵感,慢慢寻找到了与音乐融合在一起的自己,也是更好的自己。

微信图片_20210701111354.jpg 

李老师则与同学们分享说,创作歌曲的过程是寻找自己的过程,音乐的表达可以很丰富,但核心是诉说中国人自己的故事,即“你是谁,你想传递怎样的声音给这个世界?”他认为民族音乐可以理解为人民的音乐,是人民表达自己情感的途径。每一代人都有自己的特质,通过音乐把时代的面貌表现出来,传递的不仅是音乐,更是每一个时代中人民的精神。

微信图片_20210701111356.jpg 

在全场师生一起演唱《春晓》的歌声中,现场的师生不仅感受到音乐带来的意境,更在思考:艺术教育的价值是什么?它不是单纯的技巧训练,也不仅是感知体验,而是寻找自己内心的声音,以艺术作品为载体,展现自己对世界的理解,展现当代青少年的精神风貌。

微信图片_20210701111400.jpg 

现场展示的徐汇中学是全国艺术特色学校、全国优秀文化艺术传承校、全国十佳最具影响力艺术教育名校、2020年度影响力美育名校、也是长三角中小学校江南丝竹盟主学校。参加这次活动还有《缩小城乡学生艺术素养差异项目研究》项目学校单位师生代表160名师生参加。

撰稿:史莉莉、陈聆洁

摄影:张荫尧、丁磊

发布:许贞 

责编:史莉莉

监制:曾宪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