汇学新闻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汇学新闻
科创特色 五育融合——汇学初中校本课程公开教学展示活动
发布时间:2023-05-31 14:02:52   发布人:匿名   信息来源:暂无   点击次数:232

2023年5月23日,作为本学期科研与课程月系列活动之一的汇学(初中)校本课程公开教学展示活动在总校区开展。共有6门汇学初中特色校本课程进行了公开教学展示。

640 (8).jpg 

在学校构建“科创特色”五育融合课程体系的大概念指引下,老师们积极地开展了新的教学研究和实践。逐渐形成以学生为课堂主体、承载五育内涵的校本课程。在课程中通过师生共同做研究的方式,打造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提问、自主探究的研究型课程。

高建军老师的《列车调度与模拟驾驶》课程包括高速铁路技术认知,轨道交通专业认知,列车驾驶模拟,车站计算机联控等。提升学生对高铁和轨道交通的认知,训练动手能力,培养团队意识、规则意识、创新意识,提升科学素养。

本次校本课程公开课主题为《接发车的操作与沟通》,在学生掌握实践技能后,通过对具体问题的解决,渗透德智体美劳,五育融合。第一,掌握接发列车的实际操作技能。包括列车驾驶、道岔扳动、信号显示、进路设置、车站控制等动作技能,提高动手能力。第二,设计具体行车场景的沟通方法。讨论设计演示行车中驾驶员与值班员之间的沟通方法,体会何谓“到位”、“高效”、“简洁”的沟通,经历问题解决,提升沟通协作能力和责任意识。

640.jpg 

汪洋老师的《3D打印—创意与实现》课程引领学生参与预设项目,经历问题提出、工程设计、确定模型、产品制造、测试迭代等诸多工程学思维过程,以不同与传统课程形式激发了学生用所学知识解决源自生活中发现的实际问题,形成种类繁多的特色课题,超过40名高中学生获得市教委《新科学新技术创新课程平台》颁发的市级优秀学员证书。学校配备13台熔融沉积制造工艺(FDM)3D打印机和光固化树脂3D打印机在课程中成为学生打造各色产品的有力工具。

课程中的五育融合:

德:以3D打印技术为抓手解决实际问题,建立学生正确的社会价值观。

智:通过项目化学习过程,培养锻炼学生设计产品解决问题的能力。

体:3D打印材料中食品耗材标准;制作食品磨具类材料的标准。

美:3D软件建模过程中遇到的美学思想和艺术技巧。

劳:制作产品(零部件)过程中涉及到的拆解、打磨、抛光、组装等过程。

本次校本课程公开课主题为《3D打印设计简单齿轮组》,结合物理线速度和转速的概念,老师提出主动轮和从动轮的转速关系要求,通过问题链引导学生思考,驱动任务开展。首先,提出核心问题一:同样的齿轮数设计不同半径的齿轮会有什么问题?直接放大或缩小主动轮作为从动轮能否制作相互咬合的齿轮组?学生思考试验后,老师进一步点出重点,提然后是出核心问题二:为了使两个齿轮线速度相同,齿轮咬合的设计重点是大小齿轮的每一个齿形要相同。最后综合核心问题一和二:齿轮的半径不同、齿形又要相同,不同大小的齿轮要改变的是什么?学生经过讨论思考得出结论根据半径比例设置多边形变数,并尝试绘制多边形与同一齿形的结合作图。

640 (1).jpg 

刘思佳老师的《定格动画》课程以绘画、摄影、动画等相关美术学科知识为基础,以动画短片制作为项目,通过项目式学习的方式推进。动画创作从分组合作、编写故事脚本,到制作拍摄成片,都需要对色彩运用、画面构图、动态模拟、拍摄工序、材料运用,等多项能力进行综合实践,同时整个动画制作既培养同学们改编或创作故事的能力,也锻炼团队分工合作能力。同学们通过创作定格动画表达自己的想法,激发创意,培养创造性思维。

课程中的五育融合:

德:团队合作中学习如何讨论、分工、取长补短,培养相互配合,目标一致的团队精神。在创作过程中,激发创意表达的热情,培养勇于尝试的探索精神。

智:学习使用定格动画的各种拍摄软件。在团队合作策划动画项目过程中培养统筹规划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体:定格动画的角色与场景的制作培养学生操作的精细化与稳定性,同时锻炼学生专注度。

美:在定格动画的创作过程中培养学生画面构图、色彩搭配、材料运用、角色动态、镜头衔接等美术语言的综合运用能力。

劳:角色制作和场景搭建的过程中,学生运用各种生活中的材料,制作角色和场景,培养动手制作能力。

本次校本课程公开课主题为《定格动画—动画拍摄》,主要内容是掌握定格动画工作室APP的使用方法,运用定格动画的拍摄方法与技巧进行创意实践。在拍摄实践中小组成员相互协调配合同时进行角色操控和拍摄画面两项工作,既培养小组成员们的团队协作能力,同时一帧一帧的调整拍摄也锻炼了学生仔细的专注力。在项目推进中,同学们运用实物替换等定格动画的拍摄创作手法,表达自己创意想法,提高了角色运动、材料运用等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

640 (2).jpg 

夏喆倩老师的《创意表演》课程以原创舞蹈表演为主要载体,通过艺术舞蹈鉴赏、体育舞蹈鉴赏、原创艺术舞蹈编排、原创体育舞蹈编排、舞美设计、音乐鉴赏、音乐剪辑、视频剪辑等教学内容体现艺术、体育、科技、人文、生命教育等五育融合理念。近两年团队作品成果丰硕:《天空》、《悠·跃》、《喊出你的名字》《非遗之太极演绎》等原创艺术舞蹈、体育舞蹈先后登上国家级、市级等各大展演平台和比赛场地,获得专家一致好评。《创意表演》让学生提升对美的欣赏、对美的理解,让孩子们在课程中变美、变健康、变自信。美育育美、体育育体,两者的融合让课程育人价值更综合化、立体化、深度化。

课程中的五育融合:

德:通过各种艺术类、体育类演出和比赛提升团队协作能力,建立学生积极向上的价值观。

智:通过舞蹈创编、音乐选择、舞美设计等提升学生创造编排能力。

体:通过舞蹈提升学生各项体能素质,发展学生自主锻炼的健康行为和良好的体育能力。

美:通过舞蹈鉴赏、舞蹈演绎提升学生对美的认知。

劳:舞蹈教室、舞蹈演出服、演出配饰的整理收纳,提升学生劳动意识。

本次校本课程公开课主题为《大鱼》舞蹈,重点是节奏与力点。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了解了舞蹈创编的基本要素,初步做出发力与柔软的结合,提升了协调性。同时,通过舞蹈演练和创编,提升了团队协作能力,能够在反复练习中知道协调性的训练方法,并落实日常练习。在演练中,学生充分展示自信,在不断的跑位中提升位置的责任意识。全课构思从五育融合角度出发,全面提升学生的身体素质、智力水平、情感态度、审美能力和社会责任感。

640 (3).jpg 

640 (4).jpg 

董晋老师的《足球》课程基于徐汇中学是上海市体育传统项目学校、上海市体教结合先进学校、全国足球特色校,而开展的校本化课程。在推进校园足球特色发展的过程中,通过丰富多彩的校园足球活动,学校打造了精彩纷呈的足球文化,全面提升了校园足球水平和学生综合素质,有力地推动了学校阳光体育活动开展,推进学校体育工作科学发展,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取得了显著成绩。学校坚持秉承“快乐足球”的宗旨,借此引导全体师生去快乐的工作学习,健康的生活;将足球文化渗透到每个人的心中,并能积极地参与到足球运动中。

课程中的五育融合:

德:从教学、比赛中加入育人价值,培养同学相互合作、观察、纠正、顽强拼搏、团结协作的品质;培养学生积极向上、不怕吃苦、勇于拼搏的德育品质。

智:通过战术分析、训练,培养学生的智力水平。

体:关注学生体质变化情况,通过运动培养学生的体育品质。

美:通过服装归放,标志摆放整齐,比赛欣赏、关注学生美育教育。

劳:通过服装发放、足球归还,辛勤劳动的劳动精神。

本次校本课程公开课主题为《正脚背射门》,教学内容是足球脚背正面射门技术,它是足球运动中主要的基本技术之一,是"射门与传球”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本节课通过学习脚背正面踢球技术着重要让学生掌握脚背正面踢球的动作要领,提高学生控制并支配足球的能力,同时为以后的技术学习和终身体育打下良好的基础。在教学中以课程标准为核心,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全面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利用体育课堂教学为学生提供一个自主、合作、快乐的学习平台,激发学生对足球运动的兴趣,让他们亲身体会到足球运动带来的欢乐,培养学生勇敢、不甘落后的意志品质和团结协作的集体主义精神。

640 (5).jpg 

杨安然老师的《中国民族吹管乐》课程以零起点学生为主,研究竹笛、葫芦丝、排箫、埙、陶笛、巴乌、笙等多种中国民族吹管乐器的音乐文化、演奏技法、创意创新演奏等方面,意在传承和弘扬中国优秀传统音乐,着力于让学生真正认识、了解、接触、学会民族吹管乐器,在快乐学习、开心排练、智慧创编创演的过程中,拓展审美视野,传递民族自信。

课程中的五育融合:

德:弘扬华夏国乐,传递民族自信,培养爱国情怀

智:自选学习多种民管乐器演奏技法,锻炼大脑与肢体的灵活性统筹配合。开发自适应学习智力,培养创编意识和研究精神。

体:加强肢体协调性训练,增强左右脑协调运用,学习正确的呼吸方法,促进身体健康。

美:在探索中欣赏、学习、演奏民族吹管器乐,提高音乐感知力与情感表现力,提升审美层次。

劳:在教学、排练与演出的过程中,培养独立意识和团队协作精神,同时,提升自我管理能力。

本次校本课程公开课主题为《三吐音》,重点教学双吐音与三吐音的演奏方法。引导学生以自适应的方法,选择自己擅长的乐器进行三吐音的灵活运用。

640 (6).jpg 

640 (7).jpg 

丰富多样的校本课程给予了学生更多的自主选择的空间,充分让学生以兴趣为导向在课程中开展研究。“生本学堂”理念为导向的教学改革为师与生共同做研究释放了更多的时间和空间。五育融合课程的创建更促使老师在课程研究中关注学生能力素养的培育,引导学生的全面发展。

“师生共同做学问”的汇学研究文化的滋养下,老师和学生将相互促进、共同发展,成为善于思考,具有科学精神、创新能力的新时代汇学人。

撰稿:刘思佳

摄影:丁磊 

发布:许贞 

责编:史莉莉

监制:曾宪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