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0月29日,穿上一身行装,怀揣着对农村生活劳作的憧憬,我们登上了前往崇明岛的大巴。一路上,同学们欢声笑语,车窗外不时闪过的稻田和牛羊更增添了欢愉的气氛,送来了浓厚的乡野气息。虽然赞叹着黄绿交织的美景,但要亲自踏入和体验这对于我们来说几近陌生的环境,必然不是一场简单的旅行。为期一周的学农生活,也就在这样的期待和担忧中拉开序幕。
开营仪式
——长雁常持护子心,南眺无风便是晴
第一天下午阳光明媚,我们来到了崇明学农基地,于此进行学农开营仪式。大草坪上,八个班级的旗帜飘扬,班级队伍肃立前方,同学们的激动心情溢于言表。
开营仪式由高二(4)班汪家可同学主持,高二(3)班郭佺益作为学生代表发言。在发言中,她首先向基地的领导、辅导员和学校带队老师们表达真挚的感谢之情。然后引用劝学中“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向同学们强调此次学农社会实践活动的重要意义,希望同学们可以好好利用这次宝贵的机会,开拓视野、增长知识和才干。她提出学农倡议,希望同学们具备迎接挑战的决心,完成各项要求、任务的信心、积极发挥团队作用的友爱之心。学生发展中心马云豪副主任代表学校对本次活动提出了希望与要求。他指出学农社会实践活动是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丰富学生校园生活,体验多彩人生的有效载体,是一个很好的促进班级体凝聚力的机会。为了顺利圆满完成本次活动这次活动,他也向同学们提出一些要求:严格遵守纪律要求,不怕苦、不怕累,认真完成每项任务,也要乐于与同学分享劳动果实等等。他希望在学农旅程中,同学们可以练就坚持不懈、不轻言放弃的精神,并且将它们带回到以后的学习生活中。
船厂参观
——江南风雨骤有时,大国重器终可安
第二天,我们参观了位于长兴岛的江南造船厂。在这座占地7000多亩的巨型工厂,我们见到了各式各样的船只、先进的机械,以及以各色工作服区分的不同工种的工人们。在导游的讲解下,我们了解到我国所采取的模块化造船有多么高效,以及我国专利的龙门吊是如何展现制造大国的造船实力,这一切使我们对我国发达的工业水平有了充分的了解和深刻的感受。
江南造船厂如此发达的造船技术离不开悠久历史的长期积淀、传承与创新。在博物馆中我们了解到,早在100多年前,这座工厂就能制造出比肩外国的船只。此后,这座工厂又创造了无数个中国第一。近百年来,这座工厂虽然不断遭受战火的摧残与各种干扰,但都能挺过种种磨难,浴火重生,屡创辉煌,这都离不开国家长期以来的重视、党的坚强领导、工人师傅们的辛勤付出以及工厂不断的自我革新。如今,这座工厂也承担着许多国际订单,这是国与国间文化与经济友好关系的象征,也是我国工业实力不断强盛、工业产品走向世界的缩影。
百年来的历史,见证的不仅是江南造船厂造船技术的不断发展,更见证了我国工业水平、综合实力、国际地位的不断提升。作为未来的接班人,我们坚信我国的工业水平的未来发展一定会精益求精,长兴不衰,我们也更有责任全身心投身于中国伟大复兴的征程中。
农耕活动
——持苗复越土墚北,荷锄三过镜湖西
学农当然少不了对务农项目的体验。第三天,我们真正走入了农田,开始了农活劳作。
首先便是施肥和种油菜的内容体验。穿上鞋套,戴上手套,我们的施肥工作正式开始。在辅导老师的指导下,同学们很快各就各位,有的用扁担挑肥料,有的用铁锹挖小沟,有的则耐心铺好泥土。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我们的任务圆满完成了。离开时,山坡上的小树都好似在向我们招手,感谢我们的付出。第二项任务是种油菜。同学们分成两组,分别进行转移和种植的工作。烈日炎炎,却依旧抵挡不住大家的热情,同学们积极参与到劳动之中,劳作之余还要比比谁的菜苗运得更多,谁的油菜种得更直呢!一时间,广阔的田野上充斥着同学们的欢声笑语。
稍作休息,而后我们进入种蚕豆和挖红薯的体验。同学们第二次走进农田,在土地上进行劳作,烈日没有阻挡同学们务农的热情,再加上有了先前种油菜的经历,在干劲与经验加持下,田间的红薯枝叶不一会儿就被同学们拔光。一铲铲、一筐筐,劳动使地下的果实变为饭桌上的甘甜。用钉耙耕出一条条沟,用铲子挖出土坑种下一颗颗蚕豆。一种一收,是农村丰收的仲秋特有的回忆。长久的烈日暴晒也让大家十分劳累,但同学们互帮互助,合作着采摘、搬运、分拣,使纷杂的下午变得井井有条。
通过劳动,同学们增长了见识,收获了美味,锻炼了身体。一如始终地合作完成任务,也提升了大家的集体意识和坚持不懈的精神。没有耕耘就没有收获,我们在田间收获,也在田间播种,为来年种下新的希望,让丰收的喜悦得以延续。我们挥洒汗水,身体力行地体味“粒粒皆辛苦”,感受到劳动的不易与光荣。
在农耕活动这一学农重头戏的体验中,在劳作之外,许多出彩的小事件也值得纪念。有同学在施肥完成后挖坑尝试制作陷阱,合力完成后亲自试验,其乐融融;有同学在劳作时让班主任给家人发去自己与菜苗的合影,及时和至亲分享种作过程的投入和喜悦;还有同学在挖出红薯后不选择占为己有,主动选择将其和在座的老师和基地工作人员分享。比起田野上所发生的名为“希望”的丰收奇迹,“爱”的奇迹则将这些充满友谊和感恩的行为播撒在大地,播撒在每位汇学学子的心中,黄了谷稻,暖了人心。
土灶体验
——天寒灶旁茶代酒,竹炉汤沸火初红
此后同学们期待已久的土灶体验有序地轮班展开。相较于先前的翠绿海洋,鸟语花香,灶台、锅铲、油盐,这些个烟火气浓郁的物品与世外桃源大相径庭。但正是这些家中常见的柴米油盐,将一份温情传递到每一位同学的戏中。添柴、洗肉、加盐、颠炒。平日里的纸笔隐去了它们的踪影,取而代之的是一份芳香馥郁的红烧肉。平日里互为工作伙伴的同学们彼此之间产生了微妙的变化。对了,如今的我们已然不仅仅是学业上的同伴了,以家人来形容我们再合适不过了。袅袅炊烟飘荡在土灶的上方,端着一碗热气腾腾的红烧肉,主勺的同学与身旁品尝的朋友们欢笑着聊天。这看似寻常的的土灶竟是在无形之中升华了同学之间的情谊。舌尖上的肉香味悄然退去,可心中这珍贵的情谊必将萦绕在同学们的心中。五天的学农生活还未过半,可它却已经带给我们弥足珍贵的回忆。
农户走访
——育德巷弄烟火浓,重重夕阳映笑红
学农第四天,我们进行了入户调查走访活动,每一个班级分别走进一户农家,通过与他们的交流,深入了解真实的农村生活。
对于此次实地调研活动,各班同学们在学农前从调研的选题、访谈的问题到准备的谢礼,都已经做好了充分的准备。在访谈过成中同学们以轻松的闲话家常的形式与农家的老人们拉进关系,从油菜的作用聊到日常生活的改变。同学们了解到农户们的生活多自给自足,尤其是自留地中的蔬菜水果种植,他们感到吃着自己种的菜很安心满足。而他们的子女在市区工作,周末或者节假日开车回来看望,自从长江遂桥建设好后,崇明往返市区的交通非常便利;说起休闲活动,他们也是紧追潮流。除了参加社区活动室的活动,无论是短视频还是微博论坛、电子游戏,他们都十分精通。同学们非常关心农村的医疗条件。这里的农户们聊起医疗没有任何担心,他们说村里有卫生所,与社区医院相似,小毛小病都可以解决。如果有大病医治,可以去区中心,三甲医院的分院也开到了崇明。当然,他们希望有更多更优质的医疗资源继续来到崇明,如此能解决老人最关心的就医难题。
上海的农村有着市区生活的便利,但多了一份安逸闲适。家家户户绿色的自留地、街坊邻里家人般的相处、现代化的生活的多彩享受,新农村的一切在国家大力支持下愈发美好,愿稻花香里说丰年的盛景永存。
手工制作
——慢揉细琢凝白玉,精捻密缝藏艾香
学农第五天的活动是制作板糕和香囊。板糕制作的难点在于和面,不仅要把控好水和面粉的比例,还要不停地上下翻动,用力把面粉聚成光滑的面团。揉好后,同学们用模具按出一个个美丽的图案,还自己发挥想象力,捏出各式各样的形状,大家互相看,互相帮忙,屋子里充满了欢声笑语。
香囊制作考验的则是我们的针线活。把布反面朝外对折,缝边,留一个角放入红绸带,再把另一边缝好,将布翻回来,塞入棉花艾叶,最后把剩余的一边缝合就完成了。同学们在一起讨论回针法,藏针法,互相教学如何让线头不露出来,如何让香囊变成三角形或方形。最后大家手上都拎着一个个鼓鼓的小香囊,脸上是充满成就感的笑容。在艾叶的阵阵清香里,我们完成了手工活动。
这样的体验,使我们看到的不仅是农村生活的质朴和狂野,更看到了农村劳动人民对待生活的细致和热情,比起日复一日的辛苦劳作,生活中的这些闪光点想必是他们不可或缺的精神慰藉。在漫长的岁月里,这样热爱生活的精神意志想必就是他们对抗单调的第一序列武器,比起耕作知识和能力,这样的精神富足更值得我们敬重和学习。
欢乐农运
——情柔方能使韧草,并力游艺汗两行
午休过后,顶着正午的阳光,整齐的队列依次散开。拎上板凳,围成圆圈,农运会拉开序幕。
随着各班编绳的阿姨,把一捆捆稻草分给同学,搓草绳的活动渐渐展开。同学们一个劲向上凑,用手拨弄着一根根稻草,效仿着阿姨的动作。先将稻草整齐的一端用单根的软道扎成一束,再分成两股用掌心相对着搓,让两根绳自然的交织紧凑。阿姨手上的草绳粗细均匀,随着新稻草的加入也不会毛躁,但同学手上的却凌乱疏密、断断续续。经过不断请教和琢磨,大家了解到搓草绳重在一个“巧”字,巧在均匀的力度和掌握股绳的走势。终于,各个同学的巧力汇成一股,作为长绳,作为长绳比赛的一个亮点。
斜阳给蓝天染上橙色光晕,绳影晃动。一对对同学争分夺秒,临时“组建”的长绳和队员默契十足,在短短5分钟的时间内,同学们都达到了优异的成绩。紧接着就是袋鼠跳舞活动,各班同学积极报名,不断讨论对策,比赛中虽然有摔倒、卡脚、甚至鞋都飞出去了,但为了集体荣誉,大家不曾停下一秒,犹豫一分。最吸引人的毛毛虫一登场就得到大家激烈的分组与讨论。“多脚”的红、绿毛虫在场上交替出现,从队形到步伐,细到转弯时的变速分配,大家一组比一组更有经验,“毛虫骑出了万马的气势。”
多彩的农运会伴着夕阳一道落幕。余晖映出的是同学们充满士气、念念不忘、满载欢愉的脸。农运会运动了我们的身体、分散了严谨的队列,却将我们的心连起来、团结起来。在宽阔的大草坪上,同学们亲近自然,彰显出少年们自由的青春底色,又加强了集体间的羁绊。
夕阳落尽,回忆不散,汇学学子们将带着这份美好,笑迎未来的一切困难。
学农感悟
——与君同作兴不尽,汇学学子展风华
这一周的学农活动很快便过去了,欢乐非常,像是一个飘远的梦,但收获的红薯、香包,外套上满身的尘土,都代表着这一段美好回忆的存在。仅一周的时间,我们学到了农乡知识,学到了团结协作,学到了感恩他人……这段共同学习了解耕作生活的回忆,相信也会伴我们一生,弥足珍贵,经久不散。眼中的风景匆匆变幻,大片的田地变为栋栋高楼,我们终究是不属于乡野,我们得回到城市去,那里是我们长久生活的地方。也许我们未必会来到乡村,开始另一种生活,但少年的满腔热情,自信风华,还是融入了这乡村的天地。无论前路多么虚无缥缈,这一瞬,我们属于乡村,这一瞬,我们无忧无虑、自放光芒。
个人感悟
这次的学农是一次对劳动的沉浸实践。当从地里完整的挖出硕大的红薯时,方切实体会到收获的喜悦和对劳动的敬畏;当亲手用干硬的稻草搓出草绳时,方不禁感叹于古代劳动人民善于应用自然的智慧。这次的学农是一次对群体的深入理解。在一次次整队中,整个班级乃至整个年级列队愈发准时,安静,一列列整齐划一的连队无声地彰显了强烈的集体荣誉感;这次的学农更是一次与自然的亲密接触。呼吸着森林间清新的空气,聆听着流动的泉水和鸟类的鸣啭,心中便油然升起一片静谧。当漫步在橘子地里,迎着夕阳,沉浸在橘子清新的香气中,顿感到自然是这般多彩多姿,神奇而充满力量。
——高二(1)班 吴淇萱
在整个学农过程中,我们2班的同学们通过挖红薯,种蚕豆、油菜,施肥,下土灶,做板糕,香包等活动即丰富了农务知识,拓展了能力与素养,也增强了集体荣誉感,使我们班乃至整个高二年级成为一个空前团结的大集体。又通过实地走访农户,深入了解了当地农民们的文化传统与农村残存的问题,培养了同学们的情商与人文关怀,这对生活在城市中的我们是难得且宝贵的独特体验。在此次丰富的学农活动之后,我相信收获颇丰的汇学学子们在平日的生活中会变得越来越优秀。
——高二(2)班 李欣润
在这短暂的五天中,第一次扛起铲子下地挖红薯;第一次拿着小铲子种蚕豆;第一次豪迈的连根拔起油菜再将它们种进地里;第一次用土灶自己动手做红烧肉烧蛋;第一次学着用稻草编草绳,当看着同学们用我编的草绳参加长绳比赛时,内心是无比的满足与自豪……这段学农经历中,我经历了太多太多个第一次,也留下了最美好的回忆。想起篝火晚会那晚,我们眼里映着熊熊燃烧的篝火,漫天飞舞的火花就像我们正灿烂的青春,学农不仅是让我们体验不一样的生活,更让我明白了生活中的坚持与责任。
——高二(3)班 郭佺益
在六天五晚的学农生活中,班级逐日变好,集队越来越迅速、整齐;寝室越来越安静;晚自修自律自觉;寝室内务得分越来越好。经过篝火晚会,土灶,挖红薯,种蚕豆,农运会等一系列活动,更增强了班级凝聚力,培养了同学们的集体意识、纪律意识以及团队协作的能力和精神。很多同学都在学农日记里表述了通过此次学农深切体会到了农作的辛苦与不易,纷纷表示日后会更加珍惜粮食;不约而同地表达了自己平日里在班级中虽然很默默无闻,但是在学农期间都在努力通过各个方面为这个班集体做努力。可以说,此次学农为我们的高中学习生活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高二(4)班 陆梓寒
农田里,我们感受收获的喜悦和播种的快乐,十七岁的我们奔向自然,将青春的活力散播田野。同时,对于吃苦耐劳也有了更深的体会。农运会上,班级同学齐心协力完成每一个集体项目。个人的力量微不足道,但众人拾柴火焰高,我想这就是团队合作的意义。我们走进农村,接触生态良好的崇明。一周的学农生活虽短暂,但美好的回忆将一直陪伴着我们。五班这个大家庭将更有凝聚力,迎接之后的校园生活!
——高二(5)班 赵玥婷
在本次学农过程中,我们班级的同学互相帮助、鼓励和支持,让我感受到了我们班级的团结和凝聚力:无论是一起烧红烧肉,一起互帮互助挖红薯,还是农运会大家的积极参与,我们全班同学都是齐心协力,共同合作,从而加深了彼此之间的友谊。只有团结一致、互相支持,才能克服困难、取得成功。我相信通过这样的活动,我们会更加珍惜彼此之间的友谊和团结,一起更好地努力为班级和学校争光添彩。
——高二(6)班 李博文
早上晨曦下的早操,傍晚日落前的嬉闹,还有身边朋友的笑声。播种着蚕豆,收获着红薯,移种着油菜,拨土又施肥,围着土灶掐着时间点点期待,板糕与香囊的背后是对家的思念,夕阳下的农运会,映射着所有开心的笑颜。还有探访农户时老人们和蔼的笑容和亲切的话语,村子后面的林场许是一场意外又奇妙的邂逅。即使学农的生活已经结束,我们对农村,对农务,都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对于集体生活和自己的集体与同学,也有了更加丰富的印象。成长的道路不止,这些回忆终将会成为永恒。
——高二(7) 王雨诺
学农,从翻开泥土的那一刻起,我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生命力,也体验到了农民们辛勤劳动的艰辛。劳作的过程中,我明白了耕耘的意义,也理解了粮食的价值。看着我们共同劳作的成果:一筐筐硕大的红薯,一片片嫩绿的油菜,一根根用未经农事的纤嫩双手而搓成的草绳……我感到了一种从未有过的满足和喜悦。这次学农,让我明白了生活的艰辛与乐趣,也让我更加热爱大自然,珍惜每一粒粮食。这是一次无法忘怀的经历,也是我人生中一笔宝贵的财富。
——高二(8)班 李项赟
视频:https://mp.weixin.qq.com/s/QG7-2gAOtJBaKctLcydMaw
撰稿:高二年级宣传组
统稿:高二(2)班 沈恩昱
摄影:高二年级摄影组
视频制作:高二(3)班 刘俊成、高二(6)班 赵宏锴、高二(6)班陈瀚霄
发布:许贞
责编:马云豪
监制:曾宪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