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型时代的课程博弈--记上海市教委教研室原副主任赵才欣专题讲座
发布时间:2015-12-15 16:10:25   发布人:匿名   信息来源:暂无   点击次数:642
撰稿:刘珺  摄影:周念祖

    为了进一步推动研究型课程在学校持续开展,并调动广大教师对该课程的学习、研究热情,20151211日下午,在曾校长的主持下,上海市教委教研室原副主任、特级教师赵才欣应邀来我校为全体教师奉献了一场题为“研究性学习和研究型课程——转型时代的课程博弈”的专题讲座,以帮助教师在研究型课程这一领域里明确方向、在实践中能踏实前行。

    赵才欣老师首先提出现代社会对教育的呼唤,为大家梳理了当代课程改革理念变化的脉络,从课堂教学的价值取向入手,讲到课程改革的背景、课程的现状、学生需求、根据人材培养目标如何构建课程,并从世界经济生态链引入问题:为什么勤奋不能带来高的收入?进而一步步解读一个国家创新能力的重要性。赵老师扎实的理论解读,详实的案例分析,对比东西方不同的课堂文化评价,为全体教师详细地阐述了传统教学模式和现代教学模式课堂转型中的深入思考。

    教者用心,学者受益,赵老师的报告中最侧重所讲的就是学生的“学”,他从“以学定教”的解释入手,指出了课程评价标准的三个转变,即从学生适应课程到课程适应学生;从组织学习内容到设计学习经历;从只为升学奠基到考虑终身发展。针对目前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有效性,通过引导教师从“教什么、学什么、怎么教、怎么学”几个层面进行思考。“教育是为了孩子的今天还是明天?”赵老师懂“学”之义,通“学”之道,循“学”善导,一个好老师,他的眼中、心中要时时有学生;课堂上,更应该关注学生,培养敢置疑、会置疑、课后有问题的学生;一堂好课的标准是目标对头,有感知、有感悟、有感动的课,,是内容好、思想到、激情高的课。

    赵老师真知灼见的教育前沿理念、信手拈来的教育案例,不时地和老师们在教育实践中遇到的困惑进行对接,拓展了我们的视野,激活了我们的思维,唤醒了我们对教育责任感的深度思考,为学校正在开展的研究型课程指明了方向。

    最后曾校长就本学期全体教师在“教科研队伍建设、拓展课品质提升、教师专业化发展”探索过程中所付出的努力给予肯定。本学期我校校本课程建设进入新的增长期和成熟期,策划引进了种子课程,将使校本课程上新台阶;成立了教科员队伍,进行了以“有效作业”为主题的论文撰写,编辑出版第一期《汇学杂志》,出版校报《汇学报》2期,同时加大学校宣传力度,学校网站新闻更新及时;针对骨干教师数量不足问题,教代会通过《校级骨干教师评选方案》,形成金字塔型教师队伍建设梯队;本学期教工大会分为教学月、德育月、科研月等,教学研究逐步动起来了,组织了高中英语教研活动展示观摩、文理科成熟教师教学风格展示、上海市初中数学五校协作体联合活动、上海市初中五校语文协作体并延伸其他学科联合教研活动、徐汇区学术节见习教师专场活动和上海财大附中的高中联合教研活动等,促进教研水平的提升,为教师成长搭建更多新平台。作为中国近现代课程的创设基地,学校将继续挖掘教师个人潜力,加大对做智慧型教师的奖励力度,帮助教师在良性竞争中成长,促进学校向优质、开放、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