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和《上海市深化高等学校考试招生综合改革实施方案》的颁布,全市全面建立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制度,形成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程序透明的高等学校考试招生模式。高考分数将不再是高校录取学生的唯一参考标准,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实践能力和创新成果将成为高校录取的重要参考指标。
为更好地落实科技创新教育,建立与高校互通的创新课程平台,我校在2015学年积极成为了上海中小学新科学新技术创新课程平台(以下简称“双新平台”)种子课程(第二批)试点学校,并开设了多门种子课程供学生选修。“双新平台”的种子课程注重学生个性特长,突出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实践能力,在课程实施上主张对学生的学习经历进行有效评价,通过评价促进学生的进一步发展。
“双新平台”依据社会化评价的结果将向学生颁发市级创新课程优秀或合格证书。
学习评价是课程实施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学习经历评价的基础在学校,“双新平台”在学校评价的基础上邀请科技界和教育界的专家对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发展状况进行“社会化评价”,以此来提高学生学习经历评价的有效性和公正性,帮助学生进一步提高创新意识和创新实践能力,促进学校的科技创新教育。
9月17日(周六)上午,由上海师范大学科技策划与传播中心、上海市教育委员会教学研究室和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共同组织的首次“双新平台”学生学习经历社会化评价在上海师范大学举行,我校参与市级“双新平台”种子课程的9名教师受邀出席了活动。
“双新平台”社会化评价的过程主要包括学校提交课程实施材料和学生学习经历材料、平台核查相关材料的完备性、平台组织专家评阅表现性作业、推优学生与专家面谈等主要步骤。第一批试点学校的部分优秀学生参与了当天的评价活动,面谈的主要流程包括:学生汇报创新设想,并制作PPT辅助汇报;专家与学生交谈,时间大约为10分钟。
我校教师全程观摩了本次社会化评价活动,认识到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实践能力的迫切性和必须性。双新平台包括“准备创新”、“体验创新”和“自主创新”三阶段课程,我校师生通过一学期的创新实践探索,已经完成了“准备创新”和部分“体验创新”课程,本学期,所有种子课程教师将带领学生一起进一步深入研究,尝试进入“自主创新”阶段课程,并取得一定创新成果,积极准备参与第二期的“双新平台”市级学生学习经历社会化评价。
(撰稿:张德贵 摄影:史莉莉 责任编辑:史莉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