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2017年5月15日,《东方体育日报》全文刊登了徐汇中学高二2班孔一喆和戚笑宇同学对徐家汇体育公园的建议。这是继采访魏敦山院士后,两位同学又一次合作,他们关注身边的热点,在班主任杨亚平老师的鼓励和支持下,研读体育公园的规划公示,考察八万人体育馆、万体馆现场,征求同学们意见,最终形成建议文稿,体现了中学生对于城市发展和建设的思考和担当。
尊敬的体育局领导:
你们好!
作为徐汇区的居民,我长于斯,学于斯,对这片土地有着深厚的感情,对徐汇的发展一直充满了关切。
徐家汇是上海海派文化的发源地,这里有着丰厚的历史文化积淀,承载着几代上海人的情感寄托,尤其是分布在其中的教会历史、电影文化和体育文化,更给徐汇增添了几多人文色彩,成为上海人挥之不去的记忆,有着沉甸甸的厚重底蕴。
然而,以前观念里的唯GDP论遮蔽了人们的双眼,将这块地区做了过度开发,文化韵味寡淡了些。尤其是上影和万体馆,上影除了留下一个电影博物馆,其他已经荡然无存,而1975年建成的万体馆——是直到上世纪90年代都出现在很多影视作品中的上海地标,也莫名其妙地挪做演出场地,每每经过被万千疯狂的“鲜肉粉丝”包围的她,一种莫名的忧伤总会涌上心头。根已不再,如何留住“乡愁”?
今天高兴地看到新的徐家汇体育公园规划方案公示了,作为一个徐汇人,心情非常激动,这是在市委、市政府的关心下,全区群众的期盼下,各级工作人员的努力下,来之不易的成果。浏览之余,感慨万千,体育终于归于其本原,而万体馆也终于回归到她本来的面貌,这是全体上海人可喜可贺的事情!新的规划考虑了方便人们开展多种体育活动,召开体育盛会,坚持体育就是体育的原则,同时兼顾了景观、交通,打造了一个开放融合的空间,保留了独一无二的城市地标,延续了徐汇中西合璧的文化脉络!
欣喜之余,仍然有一些看法觉得需要在规划中反映出来,请各级领导和工作人员予以斟酌。
首先,在本次规划中应着力在保持体育公园的生态环境及与周围环境的和谐共生上下功夫。经过这些年的高速发展,人们愈发觉得不能用损害生态的方式去追求某一目标,“金山银山不如绿水青山”。随着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大城市病”也困扰着生活在其中的人们。尤其是生活在中心区的人们,被雾霾、噪音等包围,缺乏与自然接触的机会。因此趁着这次体育公园改造的契机,应将该公园打造成城市中的绿岛,洁净空气的绿肺,优化环境的制氧机。因此建议在公园中广植大树,尤其在中山南二路一侧,形成一片“森林”。借用林间小道开辟慢跑系统,既遮挡噪音灰尘,且不占用空间,又能为慢跑者遮风挡阳。此外由于城市排水系统的设计已经落后,导致暴雨过后“看海”的情况时有发生。因此应扩大水域面积,让其既可以积蓄地表水,同时可以涵养水源,绿化植被,哺育水生物,建立起由水到陆的完整生态链,成为各种动物、鸟类的栖息地,如此既可以保证人与环境和谐相处,还可以通过这些动物种群数量的变化反映环境的状况,警醒人们注意保护环境。
其次,需要满足普通群众的体育运动需求。诸如太极拳、拔河、跳绳、街舞、轮滑等大众体育活动,对场地要求低,对器材要求小,是群众喜闻乐见的项目,也适于推广。而且这类项目大多具有集体性质,与跑步、打球等关注个体的项目相比,适于社区进行组织开展。尤其现在已经进入老龄化时代,对于老年问题更要提前布局。开展这类活动,对于老人,特别是空巢老人,既可以锻炼身体,又可以加强交流,从身心两方面解决他们的诉求。而对于企事业单位,机关部委,可以随时拉出来开展集体活动,疏解工作压力,增强凝聚力。根据这类活动人数不是太多,场地要求不高的特点,参照前条,在广种大树的基础上,利用林间空地开辟出一些场地,部分做透水混凝土,部分做植草砖。这样利用树木的遮阳挡风的特点,为群众性体育活动的开展创造更多有利条件。
最后,再次向为徐家汇体育公园项目作出努力和贡献的领导干部、工作人员致以崇高敬意!徐汇明天会更美好!
撰稿:高二(2)班 孔一喆 戚笑宇
原文刊登于5月15日《东方体育日报》A2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