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本培训《师德修养与教书育人》之优秀教师交流(四)
发布时间:2012-06-27 14:09:07   发布人:匿名   信息来源:暂无   点击次数:379

校本培训《师德修养与教书育人》之优秀教师交流之四

用职业实现生命的价值

——徐汇中学音乐组教研组建设汇报

徐汇中学  励霄虹

徐汇中学音乐教研组这些年来收获了一些荣誉,涌现出多名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获得较多教学、科研方面的奖项,在教研组建设过程中到底有哪些独到的经验可以分享?借今天发言的机会得以认真思考总结这个问题,向大家汇报。

一、多方合力、积极推动。

这种合力在我看来真的是一种缘分,可遇不可求。首先是学校领导对艺术教育教学工作大力的支持,学校各相关部门,教导处、政教处、总务处、班主任们对我们工作的大力协助。上学期我开课,校长、书记只要见面就会问课备得如何;临要开课时绳副校长连一个无线话筒都关心到了;李永庆老师安排工人清理舞台,有求必应;吕慧老师作为班主任多次带着学生来小礼堂,让学生熟悉开课环境,真的让我很感动。这样的关心帮助,我们组每个教师都心存感激而全力以赴!其次是市、区的艺术教研员及专家们对我们教学上的倾力指导与帮助,让我们不断更新、领会和把握课程的最新理念,重新认识自己在教育教学中所扮演的角色,以科学的态度,足够的信心促进自身创造力的提升,让我们始终走在学科的前沿。最后是教研组的各位老师们,多年来不懈努力的付出,这些努力既是对全力支持、倾力指导的回报,也是自身专业发展的需求。多方合力之下才有可能呈现我们团队今天的高度与厚度!真的要谢谢今天在座或不在座的所有帮助关心我们的人们。

二、队伍建设、素养为先。

团队与个体的关系,就象土壤与种子的关系,肥沃的土壤对于干瘪的种子是毫无意义的。学校在引进艺术教师时就做了有心人,根据专业需要引进专业素质优秀的教师。2005年的时候,我们缺一位民乐队指导教师,而史莉莉老师能唱会拉,民歌演唱和二胡演奏是她的专长,对民族音乐有她自己的想法和追求,这几年在她的带领下民乐队有了很大的发展和提高。再比如桂敏老师,她是来我校实习的上音学生,美声专业非常出色,而且热爱合唱事业,实习过程中又发现她比较善于和孩子沟通、互动,刚好学校合唱队的指导老师因个人原因离开,学校就好不犹豫地留下了她,桂敏老师非常胜任这一工作,这么年轻的教师,短短的几年时光,无论是课堂教学还是艺术团队,都开展得有声有色、硕果累累。还有姚勇磊老师,很棒的键盘功底,同时对配器、编曲、电脑音乐也很有研究,根据他的个人专业特点,学校为他建了一个电脑音乐工作室,极大地发挥并拓展了他的个人才能。团队的每个教师都有很强的个人专业能力,并且热爱这份事业,应该是教研组成功的内在因素。

三、善于学习、乐于学习。

我们教研组的每一位教师都特别善于学习,学习不仅仅是年轻教师的专利,也成为团队的共识。像潘小莉老师,是区学科带头人,音乐学科德育基地主持人,这些头衔还真的不是想给就能给,想要就可以要的,是要学习在先、努力在先的。近几年来带着我们这个团队,一起学习怎么做科研课题、怎么编校本教材,一起学习教育教学理论、学习现代教育技术,市区级教学培训几乎从不落下,令人很感动。身教重于言传,老教师对教育事业孜孜不倦的追求,无形当中给了年轻教师很大的压力与推动力。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关系,在帮助指导青年教师的同时,老教师自身的课堂教学能力也不断得到新的挑战,是一个再学习、再思考、再研究和再提高的过程,自觉学习和吸收新思想、新方法、新手段,不断反思教学,总结实践经验,使自己在课堂教学上有更精细的设计,在教育活动中表现出更多的智慧和创造性。

就我个人而言,是一个典型的内驱动力较弱的人,但在这样一个集体中,团队强大的推动力弥补了我内驱力的不足。无论是2009年代表徐汇区参加上海市器乐教学评比还是上学期市级艺术学科展示课,都有同事、好友问我为什么还要这么辛苦地去开课,甚至有朋友说:励霄虹,你开这节课,就好比造高楼,结构都已封顶,还折腾什么?性价比太低。其实这些年来如果说在教学实践上有所作为,所有的动力都来自我们这个团队,大团队是学校,小团队是教研组。在自己成长的过程中得到了很多人的教诲与帮助,记得刚到中学工作的时候,有一个教学上很有一套的老教师对我说:随时来听我的课,而我也真的在接下来的几个月里不客气地坐进了她的教室,从模仿开始,学习控班的经验,与学生良性互动的方法,教学的模式、手段。我真的非常感谢她,不是所有的人都可以这么幸运地遇到如此倾囊相助的前辈的。如今,我也常常对自己带教的年轻教师和实习生说:随时欢迎你来听课。努力实践,在不进则退的今天,一是希望自己不要掉队,二是希望在年轻教师需要我的时候也能伸出有力的援助之手,拉着他们往前走。

三人行、必有我师,教研组每个成员都是我学习的对象,老师的上进心、全局观,桂敏老师的聪敏、变通能力,姚勇磊老师的细腻、善解人意,史莉莉老师善于总结、重视收集保留资料的好习惯,姚渊老师的平和、淡定,都常常触动我,值得我学习借鉴。

四、任务驱动、勇于实践。

我们组里的教师几乎都是以一个个科研任务、一节节市级区级公开课为平台成长起来的。教科研、公开课都是一个很辛苦的过程,但作为教师,一定不要怕辛苦,这些实践都很重要。比如一节公开课,你要把新课程强调的“四个注重”(重过程、重体验、重探究、重整合)、“五个发展”(全面发展、全体发展、主动发展、个性发展和终身发展)都浓缩在短短的四十分钟之内。公开课的级别越高,你的准备会越充分,你的思考会越深入、越全面,你获得指导、帮助的专家级别也越高,你的收获会更大。我们组的桂敏老师、姚勇磊老师、史莉莉老师,每年都非常认真地参加校骏马奖,市、区级的教学竞赛从不缺席,付出总有收获,经过这几年的历练,史莉莉成长为学科带头人,桂敏将区骏马奖收入囊中,昨天小老师发来短信说中级职称已板上定钉,恭喜他。真心佩服这些年轻的老师们他们通过自己的努力,都顺利实现了自己阶段性的职业目标,很不易。

五、团队精神、互相协作。

曾经在“一周立波秀”的节目中看周立波采访姚明,节目最后周立波问姚明:你是否会和上海队一起出征?因为你是票房的保证。姚明说:我会尽最大的力气带领上海队,集体荣誉永远高于个人利益。这句话让我印象深刻。

个体的成长、成功都融入了团队成员的心血与付出,如果你否认这一点,那一定走不远。我们教研组的每一位教师,接到任务时看似孤军作战,独立思考、独立备课、一个人带着队伍排练、比赛,但一旦遇到困难,团队就是强大的后盾。这种不扯后退、不说风凉话,相互鼓励、提携,共同进步的精神已成为我们教研组的团队内涵,也是团队成长、成功的必要条件。

最后我想老师们分享在一本书里看到的人生的两种职业心态:一种是“用生命回应职业的需要”,一种是“用职业实现生命的价值”。前者的回应是被动的、应付的状态,久而久之,一定会疲惫不堪;后者的实现则是积极的、主动的,持之以恒,在快乐中收获人生的果实。希望龙年,我们都能积极地主动地去享受教师这个职业独特的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