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动态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科研与课程 >>科研动态
共铸研究文化 共享研究成果——召开科研与课程月展示活动大会
发布时间:2022-11-30 23:15:20   发布人:匿名   信息来源:暂无   点击次数:328

2022年11月25日,我校召开了2022年第一学期科研与课程月展示活动大会。大会由科研与课程发展中心主任、正高级特级教师史莉莉主持,全体教职工参加了线上会议。

微信图片_20221201140630.jpg 

史主任展示了“科创素养培育的‘2+X’课程群建设及深度实施”的成果,此成果今年获得上海市教育教学成果特等奖,并且由上海市教委推荐,参评国家级教育教学成果奖。

我校历时七年创成了科创特色高中,以创新教育为目标,以培养学生创新素养为主线,以建设特色优质的课程群为内容,探索科创人才早期培养的学校创新实践路径,实现三主作为:我校是课程开发的主导,我校教师是课程实施的主体,我校学生是科学研究的主人;建设了 “2+X”科创课程群34门,开发了初高中衔接科创课程20门,探索16门人工智能课程开发和深度实施的4个模块;已有20门慕课上线上海市高中名校慕课平台,其中10门课程在学习强国上同步展播。我校是上海交大+同济大学的中学生实践站。承办了中国教育学会科创教育发展中心的年会,承办多届上海市中学生未来工程师大赛等等。我校获全球创新教育网络OECD项目校、首批科技部七所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实验校、上海市科技特色示范校。近五年来接待了国内外的102个团队,参观人数达4000多人,在国家级长三角活动交流60余次。研究成果出版专著《科创兴校》《跨学科融合创新教育》《高端课程创生》等4部。

微信图片_20221201141150.jpg 

微信图片_20221201141154.jpg 

我校拥有一批优秀的参与科创教育课程开发的教师,努力建设各类科创类特色课程。今年,我校有5门慕课获得了上海市名校慕课最受欢迎的课程,我校高倩老师和曹骏骅老师作为代表,暑假在全市慕课培训活动中进行过展示。

微信图片_20221201141200.jpg 

生物教研组高倩老师作了题为“创新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主题发言。我校的区级、市级乃至国家级的课题研究成绩硕果累累,其中创生了很多创新教学模式,高老师分享了自己在“跨学科教学及项目化学习”、“慕课+线下融合教学”、“5G+MR课堂场景化教学”中的感悟和收获,最后分享了生物教研组基于我校自适应平台的资源建设工作,提出注重生成性教学资源来开展微视频制作的一些探索和反思。创新教学模式的生成和推广得益于学校引领、团队合作和不断地融合创新,善于多元统整、乐于合作研究、敢于创新、勤于实践,才能更快地成长为创新型名师。

微信图片_20221201141205.png 

地理教研组长曹骏骅老师作了题为“‘破壁跨界’——课题研究中的跨学科培育”主题发言,曹老师首先从几个课堂教学片段切入,体现了跨学科教学实际已渗透到地理课堂之中,随后结合所执教的校本课程——走进现代地理教学,生动形象地阐述了校本课程中课题研究的方法和策略,结合学生课题事例,介绍了学生课题研究对跨学科素养培育的重要性。曹老师以学生课题“基于GIS技术的定向越野路线设计研究”为例,这一课题从学生兴趣出发,依托真实情境,探究真实问题,在研究的过程中学生运用了地理、信息、体育、数学等多学科的知识和方法,充分体现了课题研究对学生多学科应用能力和跨学科思维的提升。

微信图片_20221201141209.png 

研究让学习真正发生,师生共同做高效学习的学问。我校教师区级课题数量已经有59项。连续五年,我校学生参加上海市中小学新科学新技术创新课程平台优秀人数占全市三分之一。

高二(1)班卫怡然同学介绍她的研究成果。她关注到生活中的金属普遍会生锈的问题,利用在汇学校本课程“多彩的功能膜”中所学的专业知识和课题研究方法,自主开展了“表面活性剂金属防锈外衣研制”的课题项目,尝试开发性能优越并能产业化生产的防锈剂,在任课老师张德贵的指导和鼓励下,她疫情居家期间依然自购实验器材,在家开展实验研究。她从研究背景目的与意义、文献及研究理论基础、研究内容思路和方法、研究过程与试验方法四个方面介绍了她的《表面活性剂防锈剂——金属防锈“外衣”优化方案》课题研究。

微信图片_20221201141215.jpg 

我校在2022年共有九位同学入选了英才计划,高二(2)班张博涵同学讲述了他与“英才计划”的故事。凭借对科学的热爱,通过层层选拔,加入了2022年“英才计划”。在上海交通大学物理系朱卡的教授的指导下,开发了一款观星神器,利用AR眼镜能够显示星空中星座的位置和形状,从而满足天文爱好者和青少年更好的观星体验。他还作为少年科学家代表,参加了第五届世界顶尖科学家论坛首场活动“科学T大会”,与诺贝尔奖获得者和顶尖科学家们零距离接触,并获得了由菲尔兹奖得主颁发的参会证书。经过“英才计划”一年的历练,张博涵同学觉得自己成长迅速。虽然做课题和参加科技活动会占用很多学习休息时间,但是能够有机会接触科技前沿,一切都是值得的。他认为做课题不但与学习不矛盾,反而对学习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在课题研究的过程中,不但提高了学习质量和效率,还提升了自己的逻辑思维能力,做事情更加有条理,并且对跨学科的学习有帮助,带动自己在各个学科领域查缺补漏,全面发展。他将带者好奇心,在科学探究的路上继续努力。

微信图片_20221201141220.jpg 

我校正在建设教育数字化转型场景标杆校,建设自适应精准数字化学习平台。结合市区重点课题开展实践研究,学校已开展三届微视频的制作大赛,充实自适应学习平台,推动师生共同做学问。初中语文教研组董晓莺老师作了题为“分层引导,科学教学——以微视频模式进行‘生本学堂’的一些思考”的主题发言,介绍了她借助微视频“以学定教”进行分层引导弥补学生个体差异,并以“闯关”游戏促进学生向高层次转化的思考认识。

微信图片_20221201141225.png 

曾宪一校长为本次科研与课程月总结大会作精彩点评,他高度肯定了汇学教师的课程开发能力,以及师生共同做学问的研究能力。

曾校长说:我们学校在历史上第一次获得上海市教育教学成果奖的特等奖,这是学校近年来内涵发展的里程碑。这是我校办学办课程,以高端课程领先全市的明证,是特色办学的硕果。取得此硕果离不开史主任的能管善理的执行力和甘于奉献的服务力,以及复合型跨学科的教师们的共同努力。

学校就是做研究的地方,学校就是给孩子播下创新种子和基因的地方。我们把学校办成科学家、工程师的摇篮,需要全体干部率先垂范,全体教师做楷模,在新时代赋予新使命,努力做课程,努力做研究。

科研兴师,科创兴校,每位汇学人都一起做研究,做学问。立足于发展,不断提升研究能力,并在潜移默化中提升学生的创造能力,提高研究水平,引领学生成为具备“荟学、会学、慧学、汇学”精神的汇学人。

视频:https://mp.weixin.qq.com/s/DRiOfaxTDNAOFtLgGmglhg

撰稿:董晓莺、曹骏骅、高倩

发布:许贞 

责编:史莉莉

监制:曾宪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