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动态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科研与课程 >>科研动态
学科教育就是要建设研究共同体
发布时间:2023-06-01 14:05:32   发布人:匿名   信息来源:暂无   点击次数:628

5月22日徐汇区史莉莉艺术名师工作室、枫林学区史莉莉名师工作室、艺术学科基地展示活动在我校勤体馆展开,活动由徐汇区艺术名师工作室主持人、正高级特级教师史莉莉老师主持,出席本次活动的有徐汇区中学音乐、艺术教研员袁成兰和徐汇区中学美术、艺术教研员黄展新、初高中音乐、美术、艺术教师,徐汇区史莉莉艺术名师工作室、枫林学区史莉莉音乐名师工作室、艺术学科基地全体教师。

640 (1).jpg 

640 (2).jpg 

艺术名师工作室、艺术学科基地学员围绕“学科教育就是要建设研究共同体”这一主题展开了互动交流。随后,正高级特级教师史莉莉以“构建研究思维课堂,推进美育育人变革”为主题进行了发言。

640 (3).jpg 

在公开课展示环节大家观摩了上海市徐汇中学杨安然老师《琴箫和鸣---投契好友的对话》,上海市徐汇中学陈春燕老师的《源远流长的中国美术-抟泥幻化》。两节课后,两位教研员进行了点评,通过参加本次交流活动老师们纷纷表示获益良多。

640 (4).jpg 

640 (5).jpg 

今天活动的主题非常明确,工作室的成员涵盖了小、初、高的许多艺术老师,在史老师的带领下开展了许多的活动,从老师们的发言中我们可以看到他们形成了很多很棒的“共同体”,同时也能感受到他们的收获和成长。每位老师都有自己的研究课题,这些研究紧密的链接着老师的教学工作,老师们善于在日常教学中发现问题,并尝试解决问题,正如史老师所说的“让研究在教师发展中大行其道。”通过这次活动老师们把自己研究内容和研究成果进行了分享,让我们深受启发,希望能有更多的机会参与这样的交流展示活动,让老师们更深入的结合课例分享开展研究的过程和经验。

——徐汇区中学音乐、艺术教研员袁成兰

从今天活动的组织形式我们就能看出史老师和他们团队的高效的研究精神和强大的组织能力。从老师们的交流中我也发现,无论是民族乐器的演奏,还是中国瓷器发展等,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老师们用了各种方法启发学生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并注重引导学生开展研究,老师们对于学科教学的研究开阔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思考空间和思考深度。同时“研究共同体”的集体智慧也使得这些课程与活动在设计之初就考虑到了学科核心素养的落实。今天的活动使我们受益匪浅。

——徐汇区中学美术、艺术教研员黄展新

640 (6).jpg 

640 (7).jpg 

640 (8).jpg 

640 (9).jpg 

640 (10).jpg 

640 (11).jpg 

640 (12).jpg 

640 (13).jpg 

640.jpg 

在《中国民族吹管乐》课程中做研究,以自适应性和实践性为抓手,将研究分为初期、发展期、成熟期三个阶段,并分别以独立性、合作性、深度性为主题进行开展,师生一起在实践中学习,在学习中研究,在研究中实践。1.在“玩”的过程中,寻找适合于学生喜欢的乐器进行自适应学习,并在乐器的发源、发展、地域特点、音乐文化、发音方式、形制特点、演奏技法等方面进行教学研究,培养学生独立的研究能力。2.将各个乐器的关联性贯通起来,指导学生进行合作式研究,对比乐器的异同之处,从而掌握多种乐器的演奏。3.通过指导和引导学生对三个不同层次自主探究式学习,促进学生进行具有融合性、逻辑性与主体性的探究思维和研究思维。

——徐汇中学杨安然

我们需要在认真学习新课标的基础上,全面整合并科学编排教学内容,让信息化赋能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能够做到通过优质网络资源的提取及共享,惠及更多学生。通过数据采集及作业反馈对学生学习情况和教师教学过程加强分析,能够基于本校学情,落实因材施教,改进教学方法,能够利用多样化的创新教学实践活动,提升项目学习的趣味性、适切性,以项目开发者的身份,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在理解、 实践和试错中寻找适合自己的最佳路径。让交互式学习、自主学习真正的通过信息化手段,具象化的走人程有效性,发展学生能力。

——徐汇中学孙樱露

本次活动让我获益匪浅,受益良多,我以所任教的二胡零起点课程为例对于史老师提出的核心素养导向下师生如何做研究这一问题展开交流。核心素养中的创意表达强调:要通过课程的学习激发学生的想象和创造力,并将该能力运用到其他学科和生活领域当中。在二胡零起点的课程过程中,我鼓励学生自己去发现,创造,探索,勇于打破知识技能与生活场景的壁垒,此外,科技为艺术插上想象的翅膀。在我平时的二胡教学中,多种数字化手段的渗透,如学校的自适应平台,该课程的配套慕课的录制,与音虫,库乐队软件等。以这数字化与迁移巩固这两点为抓手,学生做起研究来如鱼得水,以上是师生课题,在点点滴滴的日常中引发他们更深的思考,为今后学习之路的研究,铺下了扎实的基础。

——徐汇中学王喆

核心素养导向下:从教知识,到教能力,作为老师我们能做的有很多!在校内,我作为校级课题主持人,带领组内老师进行《基于“库乐队”软件资源提升小学生音乐素养的研究》。在研究过程中发现,孩子们非常乐于积极主动地去探索库乐队软件中的声音音效,甚至会迫不及待在课间来和我探讨,找到了什么乐器,什么声音,可以怎么演奏。这让我很欣喜,孩子们学习的主动性,ipad 于他们而言,多了一个新的意义,库乐队软件就这样为孩子们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用孩子的话说:库乐队“很神奇”。我也进行了新课标中艺术课:即美术音乐课跨学科融合探索,在教学相长中逐步摸索。让孩子们主动地去探索学习,相比原来的按部就班更加能够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爱菊小学陆姮婕

核心素养导向下我的课题研究,如何研究、研究中遇到的实践问题和解决方法等。作为聆听者,有幸听到了许多老师的经验分享,让我收获颇多。作为区小学音乐中心组成员和九年一贯制师三实验学校的备课组长,我带领组内老师们一同研究《数字化背景下小初衔接民族音乐作品课堂教学的实践研究》。数字化技术是辅助手段,赋能音乐课堂。例如“库乐队”、“音虫”、“随身乐队”等音乐软件可以让孩子们可以随时随地沉浸式体验音色、演奏乐器、二度创作。包括在2020年我录制的空中课堂视频课中,也运用了“音虫”软件探索民乐音色,孩子们都兴趣满满。当然在不断的研究中,也还会出现许多新的问题等待我们解决。

——上师大附属第三实验学校洪礼然

核心素养导向下师生如何做研究:我认为在核心素养导向下,我们应该对自己的角色进行转变,由教书匠转变成研究型老师,有了这种需要,才能发挥主观能动性,把丰富的教育教学经验,把丰富的感性认识,有意识的上升到理论的高度。从撰写教学反思、教育叙事、教育教学论文开始,逐步提升个人的研究素质。做研究其实就是从六个步骤去出发。1、发现问题:问题来源于我们的工作实际。可以是课堂上的提问方式;可以是师生间的对话方式;也可以是布置作业的方式.....2、提出假设3、得出数据4、检验假设5、作出解释6、撰写报告。其实不是每一次的研究结论都是成功的。如果结论证明了我们当初的假设是错误的,那我们就要去想为什么错了?这也是研究学习的过程。如果证实了当初的假设是对的,那又是为什么呢?是需要我们透过现象分析本质,继续研究下去。所以作为核心素养导向的教师,我们要有善于学习的品质。终身学习是社会对每一个人的要求,做研究型教师更要能时时处处学习。我们不仅要促进自身教育观念的转变,不断提升个人理论素养,及时充电,促进专业能力、教学水平的提升,更要关注教学改革的动向和信息,加强校内外结合的研究、公益性的研究,把研究的过程变为自身继续教育和提高的过程。

——虹桥路小学黄晶

音乐学科核心素养以培养学生的终生学习能力为出发点,注重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拓宽音乐学习的视野,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体验音乐表达方式,掌握更多的音乐基本技能。基于核心素养导向,我主要从多感官入手培养学生音乐聆听习惯这个方向进行课堂教学实践研究。音乐教育是通过培养对音响的内在表现力的反应进行的人的感觉教育,聆听与感受是整个音乐活动的基础。到了小学中高年级,欣赏课中往往会有一些音乐作品的时长比较长,需要学生做到静心聆听,在欣赏的过程中,能够去有意识地捕捉其中的音乐信息。因此良好的聆听习惯尤为重要。养成良好的聆听习惯,有助于学生在音乐的学习和活动过程中,以积极态度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中,获得学习音乐的快乐,获得和谐的身心发展。

——光启小学陈如韵

教师应具有基于核心素养的课程意识,有真正做好课程建设与发展的意愿,使核心素养的课程理念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形成、完善。在此基础上教师要根据不同素养对校本课程进行合并、归类,积极开发素养型课程,提供学生多样选择的可能,进而满足学生的差异性需要,促进知识、能力转化为素养,并促进素养的进阶、提升,彰显学校办学特色。教师要用联觉思维推进学科融合。以学生的素养不断提升为目标,打破学科界限、融通各学科知识,贯通价值观、思维力和创造力,形成自我修养、自我完善、自我超越的终身学习能力与习惯,培养跨学科、跨领域人才成长的核心素养。把先进的课程理念落实为自己的教学行为,需要教师转变过去单一的教学行为,应主动探索多级课程管理体系。教师是课堂改革实践者。素养教学之一是教学即研究。教师与学生合作研究学科及生活,研究学生的思想,让教学引导学生研究;教师帮助学生做研究。基于核心素养的课堂教学要求教师引导学生关心生活、关心社会,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与生活实际相结合,从而使课程与社会结合,由此才能真正发挥教育作用——让学生成为真正的自己。

——世外中学 毕克茹

核心素养下,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应养成反思的习惯。教师的反思不只表现在对自己工作经验的总结,也表现在日常听课与读书的过程中,对他人教育、教学实践活动和案例进行正确的评判、分析、比较和归纳,从而促进自己在教学与研究中,作出正确的选择与深入的剖析。要对一系列教学、教育实践问题进行去伪存真、去粗取精、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判断和理性思考,达到知其所以然的较高境界,即知道怎么样去取得好的教育教学效果。只有通过反思探究,教师才能发现一般人不在意但却有价值的问题,进而写出人人心中有而个个笔下无的新颖独到的研究文章,这既是自身发展提高的需要,也是对推动教育事业发展进步职责的担当。

——南洋模范初级中学孙蒙恩

核心素养导向下需要构建师生之间的良好关系,尊重学生是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的重要前提,这就需要尊重他们的人格,教学活动需要二者极力配合才能够完成,倘若二者之间关系不融洽,是难以实现提高教学水平的,更不要讲促进学生健康稳固发展了,所以必须要学会尊重学生,与他们构建一个和谐且平等的关系。本身学生就具备一定的独立性,他们都有一个独立自主的倾向,并不会始终如一地听教师教导。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发展也变得越来越鲜明,他们也有自尊心,也有一定的自我意识,更渴望得到教师的理解与尊重。所以在日常教学活动中,要善于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尽量去赞美、夸奖学生,以此来提高他们的学习自信心,进而在核心素养下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

——西南位育中学 陈赵婷

从新课标的核心内涵出发,循序渐进地从审美感知、艺术表现、到创意实践、文化理解等多方面内容进行。结合新课标,强调从根本上扭转碎片、被动、书本主义的教学现状,真正实现“做中学、用中学”。核心素养导向的课堂教学,需要更加具有人文性、科学性、发展性。

对单元教学进行整体设计,能将核心素养落实到课时计划中,不应该拒绝任何知识、概念、思想、形象的给予。我们在课堂中欣赏音乐,讲究的不仅仅是听,更要深层的听,要带着问题听,问题设计要带有单元的整体性,要关注素养的“真实性”,即解决现实生活中真实问题的能力,要关注以创新为特征的专家思维,在理解的基础上达成的迁移,整体性单元教学设计成为我国当下核心素养落地的一种趋势。

——五十四中王璟璟

以学生的素养不断提升为目标,打破学科界限、融通各学科知识,贯通价值观、思维力和创造力,形成自我修养、自我完善、自我超越的终身学习能力与习惯,培养跨学科、跨领域人才成长的核心素养。把先进的课程理念落实为自己的教学行为,需要教师转变过去单一的教学行为,应主动探索多级课程管理体系。教师是课堂改革实践者。素养教学之一是教学即研究。教师与学生合作研究学科及生活,研究学生的思想,让教学引导学生研究;教师帮助学生做研究。基于核心素养的课堂教学要求教师引导学生关心生活、关心社会,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与生活实际相结合,从而使课程与社会结合,由此才能真正发挥教育作用让学生成为真正的自己。

——世外中学胡天杰

我认为核心素养导导向下的教育教学研究应关注以下几方面:1、中学艺术学科在核心素养导向下的教育教学研究要聚焦学情,综合考虑学生的艺术学习兴趣、关键能力和发展需求。2、艺术教师在平时的教育教学过程中,要善于艺术学习的陪伴者和引领者,捕捉学生的闪光点、兴趣点,能够及时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勇于实践,及时反馈、反思。

——西南位育中学梁丽娟

核心素养导向下,师生通过目标导向做研究。在艺术课中结合单元内容进行设计,设计敦煌艺术的壁画展览,学生通过研究学习敦煌艺术,设计展览图的脉络,根据敦煌壁画的颜色进行主题颜色配色设计,达到形式与内容的高度统一。在研究中碰到的问题都以目标为导向,进行资料收集和研究,抽取重要的元素进行设计的量化。同根据设计的理念有机组合这些量化的原速,如展览主题的配色,展览框的设计,展览背景的材质设计与应用。

——零陵中学蓝少琨

我所研究的探究性课程《丝网版画》的开展依托我校社团课,时间为每周1课时。核心素养四个维度中,我将重点放在了审美感知与艺术表现。操作技术层面上会将关键步骤进行分解,学生是动手参与实验的主体。继而在整个过程中,不断从试错到纠错,形成从单色到套色的块面化图像思维。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学生在寻找或创作素材的过程中,还未转换版画思维,画面多为单线条,分版概念薄弱。针对这个问题,对学生素材用简单的手机软件一键制图,通过画面前后对比让学生了解“分版”概念中“分”意味“分层”,即要使画面生动,就必须对所印制的多版面有清晰的点线面图层序列逻辑。

——西南位育中学 陈婧敭

在本次工作室展示中,有幸聆听了许多老师关于和学生开展共同研究的经验和体会,深有感触。在“双新”的推进落实过程中,对提升学生艺术创意和创作的实践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在课堂教学、课题研究中,以“师生共同研究”为目标,不仅是将学科核心素养的养成落地,还能实现师生的共同成长,诚如史莉莉老师所说,“研究是深度学习的方式,研究是促进成长的手段”。我在初中和高中的建筑艺术欣赏课程中,可以在感悟建筑艺术内涵的基础上,从整体向局部深入,尝试让学生合作自主发现问题、展开研究为载体,构建师生成长共同体,促进学生的深度学习和全面发展。

——五十四中学 褚蔚清

聆听了各位不同学段、不同学科老师的报告与研究,让我收获满满。基于核心素养导向的高中艺术学科研究我主要从艺术课堂的角度出发,分析高中艺术鉴赏课的教学现状,运用图像学的三层次分析法解决鉴赏教学中的一些问题,让学生通过系统性的学习,掌握规范和有效的鉴赏方法,提高鉴赏内容的准确性和严谨性,使学生领略艺术之美提升艺术核心素养。

——零陵中学叶文嘉

在核心素养导向下,课堂教学要从以“知识为本”的教学转变为以“核心素养”为本的教学,从以“讲授为中心”的课堂转变为以“学习为中心”的课堂。所以,在课堂制度,课堂文化,课堂教学设计中要凸显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要体现自主,合作,探究的课堂教学新模式。如合作式学习,项目化学习等方式。从这样学习方式中找突破口,积累案例,撰写教育教学论文,逐步提升个人的研究素养。其次,要有敏锐的洞察力能及时发现教学中的存在的问题,并将这些问题转化为课题,让教育教学过程变为推进教科研的进程。同时,要善于学习做研究,促进自身教育观念的转变,提升个人理论素养,促进专业能力教学水平的提升,还要关注教学改革的动向,掌握时事热点,加强校内校外交流探讨,把研究的过程变为自身继续教育和提高的过程。作为老师,我们应该多看多学多交流。做有思想的老师有智慧的老师。做到心中有责任,头脑有理论,手中有技能,脚下有行动。

——西位实验小学苏斐

核心素养所强调的是获取知识与技能的能力,这就要求强化学科实践,鼓励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探索问题、解决问题。我们教师要改变教学方式,让讲堂变学堂,老师和学生一起进行实践研究,要让学生多实践多研究,同时鼓励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在实践研究中思考,在实践研究中获得。实践要因人而异,教师要以学生特点出发,充分考虑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能力和对于本学科的认知能力,善于设计主题学习任务和学习活动,让每位学生在实践过程中真正解决问题,在实践探索中提高核心素养。

——向阳育才小学周莉

我所研究的探究性课程《丝网版画》的开展依托我校社团课,时间为每周1课时。核心素养四个维度中,我将重点放在了审美感知与艺术表现。操作技术层面上会将关键步骤进行分解,学生是动手参与实验的主体。继而在整个过程中,不断从试错到纠错,形成从单色到套色的块面化图像思维。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学生在寻找或创作素材的过程中,还未转换版画思维,画面多为单线条,分版概念薄弱。针对这个问题,对学生素材用简单的手机软件一键制图,通过画面前后对比让学生了解“分版”概念中“分”意味“分层”,即要使画面生动,就必须对所印制的多版面有清晰的点线面图层序列逻辑。

——西南位育中学 陈婧敭

在《零基础油画课程》中,研究的主要目的是激发学生的艺术创意与艺术表达能力。因此,在研究中首先要解决的是中学生“油画难”的问题。我通过查阅专业的学习资料,以及结合书本教材的内容重新梳理了零基础的油画课程内容框架,将课程分为文化溯源、技巧肌理、色彩构成、现代主义理念和创意激发与自我表现五大板块。在不断地课程实践和反思中,寻找适合中学生运用的油画肌理技法、色彩情感表达、空间想象、综合材料等快速入门的实践方法。并且为学生在课程的学习研究中提供包括走近场馆,自适应平台学习、课题研究等多元的体验形式。适合的教学内容与多元的实践体验激发了学生进行深度学习的可能,从学生们的作品集中我们可以看到学生从理解理念,到创意实践,再到美术表现的思考过程,这样的学习过程展现了学生在深度学习中对图像识读、创意实践、美术表现和文化理解等各个能力的提升。因此,课程的探索研究是教师提升研究能力的“试验田”,丰富的艺术课程为我们提供了肥沃的土壤。只要我们坚持在课程中作研究,就能解决更多的问题,通过实践不断提升学生核心素养。

——徐汇中学陈春燕

我分享两个案例与老师们讨论如何搭建学习支架解决学生研究中的问题?第一,在课程实践中搭建学习支架助力学生研究。由于定格动画创作的环节较多,综合性较强,小组成员会遇到缺乏计划、无法有效分工的情况,我尝试搭建了第一个学习支架——短片定格动画企划书。小组成员可以根据企划书中的内容对照还有哪些内容需要完成,并安排成员落实。通过动画企划书的使用辅助学生进行小组的项目管理。第二,通过搭建学习支架引导在学生创作微视频。最近同学们都积极参加学校自适应平台的微视频创作大赛。在微视频的创作中也会遇讲解不够清晰,缺乏逻辑等问题。我会和同学一起梳理一个微视频创作脚本作为学习支架,帮助他们梳理拍摄的逻辑。学生通过学习微视频的创造不仅能巩固课程知识,同时对语言的表达能力、知识关联的逻辑和完成任务的管理能力都有相应的提升。因此,通过这两个案例我们知道老师必须关注学生达成目标所需要的方法,合理搭建学习支架,帮助同学们在自主创作的过程中习得相应的能力。

——徐汇中学刘思佳

在研究中是如何解决遇到的问题?我就一下四点和老师们进行探讨。第一,学生从零起步,利用学校自主研发的线上课程资源库进行自主选课——研讨——命题——申报。第二,通过信息赋能,学生围绕特色课程自主研究。徐汇中学作为上海市教育信息化应用标杆培育校,致力钻研信息技术在教学领域中的创新,学生通过多种信息化渠道真正做到服务自我并推动研究。第三,学生自主生成学习路径。在创意数字绘画校本课程中我充分给予学生发展空间,通过自评互评促使学生自我反思、自我评价,多纬度、多层面逐步完善学生自学思维框架。第四,深入实践解决难题。基于创意先行,团队协作的理念,依托校史,以“解决墙绘难题”为抓手,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将创意与协作融合,提升创意比重,加强学生参与度,充分发挥学生自主性,实现学生自学自育,自评自研,逐步生成解决难题的思维导图。

——徐汇中学王岩

在工作室的公开教研展示中,跟其他老师一起交流和探讨了如何在课程中做研究,我很有收获,我分享了关于在音创软件的实操和运用中启发学生进行音乐创作的研究。利用音创软件寓教于乐的性质,让孩子们能够勇敢迈出音乐创作的第一步,同时做到分层次教学,达到全员参与音乐创作,启发创新思维,有效提升审美感知力。在研究的过程中我们发现学生是很有创造力的,会给我们持续地带来惊喜。所以我们坚信,在教学中做有效的研究,是提升教学有效性的重要抓手。接下来我们还会在研究中启发更多的教学新思路,开启师生共同做研究的教学新模式。

——徐汇中学曲效弘

3d打印课程上,学生课题多为功能设计类和问题解决类,艺术设计创造类课题往往较少。而3D打印技术其实非常适合个性化设计创作,这不禁让我思考:如何才能激发学生的艺术创造力呢?我采取的方法是引导学生在跨学科课程中做课题。依托市教委前沿科学前言技术创新课程平台的校本化实施课程,3d打印课程与美术相结合,学生在课堂上以项目化形式做探究课题,把课堂交还学生,摆脱老师“满堂灌”的形式,学生用已学3d打印知识对感兴趣的艺术形式进行探究,经历完整的研究过程并撰写课题报告,连续六年参与市教委教研室也就是现在的市教委教育学院举办的双前沿课程平台社会化评价,获得57个全市优秀课题的成果。除此之外,3d打印课程还与美术主题项目相结合,探索推进课程发展的学习途径和教学方法,开展美术常规课、3D打印拓展课、延时服务特色课、社团课相结合的学习模式,利用3d打印个性化设计能力强的特点,为学生艺术创作带来新的呈现方式,学生可以进行自由的跨界创意探究。

——徐汇中学汪洋

从老师们的分享和交流中可以看到,“研究”始终贯穿了整场交流讨论,无论是民族吹管乐、零起点中阮、零起点二胡、零起点油画还是音创软件创作、3D打印等等,老师在课程中不仅自己做研究,同时也带着学生们一起做研究,在研究的过程中也总结形成了很多有效的经验和方法。同时,通过艺术名师工作室、艺术学科基地的建设和活动,老师们形成了研究“共同体”,大家带着问题进行讨论,分享经验,进一步促进了研究的氛围和研究的深度。相信在徐汇区艺术名师工作室、艺术学科基地主持人史莉莉老师的带领下,研究共同体的建设一定能孕育出更多的学科教育智慧,让我们的课堂充满研究思维,让美育走进学生们的心灵。

撰稿:王喆、刘思佳

摄影:陆舟斌

发布:许贞 

责编:史莉莉

监制:曾宪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