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8日上午,主题为“创新·体验·成长”的第33届上海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闭幕式在上海科学会堂国际会议厅举行。我校高二(3)班李博言和初三(3)班王奕人同学分别荣获“青少年科技创新成果”工程类高中组和初中组的一等奖。
作为上海市面向全市中小学生开展的规模最大、层次最高的青少年科创比赛,本届大赛共有来自全市16个区约30万师生积极参与,组委会共收到536所学校的参赛选手提交的8071份申报材料,较去年相比,申报人数增加42%,为历届最高。我校初高中均有学生报名参赛,最终有8位学生获奖,具体名单见下表。
第33届上海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我校获奖名单
项目名称 | 所属学科 | 获奖学生 | 班级 | 奖项 |
一种基于人工智能的地铁闸机防逃票改进方案 | 工程(初中) | 王奕人 | 初三3班 | 成果一等奖 |
自平衡控制的电力线巡线机器人设计 | 工程(高中) | 李博言 | 高二3班 | 成果一等奖 |
具有婴儿状态监测及自动调节功能的“豆丁拍打器” | 工程(初中) | 朱铭浩 | 预初8班 | 成果二等奖 |
废气涡轮直驱汽车空调的研究 | 工程(高中) | 茅均安 | 高一3班 | 成果三等奖 |
微型生物流化床污水处理装置 | 微生物学 | 苏天罡 | 高三1班 | 成果三等奖 |
传统“榫卯结构”在3D打印技术中的应用初探 | 工程学 | 乔暄婷 | 初二2班 | 创意二等奖 |
非机动车座位改进的实证研究 | 工程学 | 曾时 | 预初4班 | 创意三等奖 |
太阳能多功能雨伞 | 能源科学 | 陈斯义 | 高一3班 | 创意三等奖 |
本届创新大赛设立多个板块,其中“青少年科技创新成果”板块实行自主申报,大赛评审委员会组织了280多位中外专家对5759个申报项目在网上进行资格审查及项目评审,收到评审意见18256份,在线累计评审时长达38334小时。本届大赛评审采用“学校(单位)核准、资格查审、网上预审、原创核审、学术评审、展前复审、专家议审”一核六审机制,每个项目至少由4位专家在规定时间内独立完成网上评审。从高分到低分,评选出前554个项目进入终评,角逐一等奖。入围终评的学生都必须参加STEM综合素养封闭测试,测试成绩作为评选一等奖的参考依据,STEM综合素养封闭测试结束后必须按照要求制作展板,亲自参加终评展示,完成专家现场答辩,最后评选出一等奖。
回顾整个参加创赛的过程,每位获奖者都有着一段难忘的经历。高二3班的李博言同学出于对机器人的兴趣和国家高压线路对巡线机器人的需求,选择了巡线机器人作为研究课题。从最初的软件学习、资料的查阅,到最后完成机器人的机械设计(双吊臂结构+轮换支撑+重心传动)和控制设计,实现机器人线上行走和越碍的功能。过程是相当艰辛的,期间出现了各种问题,有代码的出错,也有机器的散架,甚至还短路过一次。通过自学和向老师的虚心请教,问题被一个个攻克。最终项目挺进了终评,顺利通过答辩,拿到创新成果一等奖和大学专项奖。“才思如泉涌,诗酒趁年华。” 从去年大赛的围观者到今年的一等奖获得者,他觉得在高中生学习阶段能够涉足科创是一次非常有意义的体验,不但开拓了视野,还能学以致用,鞭策自己迎难而上,不断进步!
我校在本届创新大赛中有多位学生获奖,让我们看到了学校在培育学生工程素养、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方面取得的成果,希望徐汇学子积极参与科技创新实践活动,期待更多科创之花在汇学校园绽放!
(撰稿:王奕人、李博言 摄影:苏裕 责任编辑:何奇峰)